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础,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周期作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体系,亦称公历。这种历法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年运动有关,与月相无关。最大的特点,是完全不考虑月亮周期在太阳年中的复合运动周期情况,而是按照人的主观数学分段的方式,把一年截分成为12个月。
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它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然后,为了调整每四年出现的一次太阳运动日和数学分段日上的差异情况,将一年主观分成为1、3、5、7、8、10、12月为31日,4、6、9、11月为30日,2月为28或29日,2月为四年一次的调整日差日。 阳历将一年平均的长度定为365.2425天,每4年统称为一个闰年,即在2月份多加一天。此举(置闰法)旨在弥补一年的长度无法整除天数的瑕疵。
我国成立后,采用公历纪年。到现在大多数人使用的都是公历配合着农历。
按一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计算,公元前闰年规则如下: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8年就是闰年,1700年不是闰年);
②、世纪年能被400整除而不能被32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3200年不是闰年);
③、对于数值很大的年份能整除3200,但同时又能整除86400则又是闰年.(如86400年是闰年)。
原因:一年按365天5h48'46''计算,由一月一日至次年一月一日谓之一年,年长本应与岁实(回归年)相等,然而一年日数必须是整数,不便将零时数计入,取365天为一年,则余5时48分46秒 ,积至4年约满一 日,所以4年一"闰日",谓之"闰年",无"闰日"之年为平年,即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但到4年之时,仅有23时15分4秒闰一日,欠缺44分56秒;积至100年时就欠缺18时43分20秒,约合3 / 4日,所以满100年不闰;此时又余5时16分40秒,积至400年余21时6分40秒又闰;又欠缺2时53分20秒,积至3200年计欠缺23时6分40秒,所以满3200年不闰;此时又余53分20秒,积至86400年刚好24 时又一闰,这是不余不欠,需重计算。
亦有按一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5.5秒来计算的,除很大年份外,其他相差仿佛。
公元前闰年规则
1,非整百年:年数除4余数为1是闰年,即公元前1、5、9……年;
2,整百年:年数除400余数为1是闰年,年数除3200余数为1,不是闰年,年数除86400余1又为闰年,即公元前401、801……年。
阳历的使用,是对我们时间认知进步的一次巨大飞跃。相对于诸多旧历,阳历精确程度大为提高,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时间。
年的种类
年有三种:地球绕日一周,谓之"恒星年";
太阳过近地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近地点,谓之"近点年";
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春分点,谓之"回归年",亦称"岁实"。
然而,阳历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阳历只是以地球的公转作为参考,而忽略了月球的引力影响,因此,在阴历和阳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间差异,很多人也因使用公历的原因,分不清农历的时间。
尽管如此,阳历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人类文明进步之一,仍然是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历法体系。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阳历的优缺点,并通过不断地完善,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