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交河故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证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5 09:38:39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4世纪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遗址,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生土结构古代城市建筑群遗迹。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内,它都是我国古代西域地区吐鲁番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屯田活动中心,迄今古城区保留了高台城址以及护卫城市的雅尔乃孜沟(东)和伊什郭勒沟(西)、高台墓地、石窟及寺院、盐山、旧石器遗址等珍贵遗存。

交河故城见证了我国古代西域史前人类史,古代车师、高昌等文明史,见证了西汉王朝统一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的非凡历程,见证了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持续开展文化商贸交流的国家治理智慧,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商贸文化、建筑技术、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的传播、交流与融汇。可以说,古老的交河城对于新疆地区的文明历史、对于造福东西方人民的绿洲丝绸之路的持续运行、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都起过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交河故城东门遗址。贺云翱供图

实证历史——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交河故城位于新疆吐鲁番市西约10公里的雅尔乃孜沟两河床之间的台地上,百米宽的河道从台地北面分流而下,又在南面合二为一,成为城址的天然屏障。台地高出周围河床约30米,四周如刀劈斧削,临高据险。伫立台地之上的城址长约1650米、最宽处约300米,总面积约37公顷,从空中俯瞰形似一片柳叶。

参考诸多考古学成果及有关历史文献,交河故城的历史文化发展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作为古代西域史前文明的曙光之地——古人类生活的重要区域。据考古发掘,旧石器时代晚期,交河城区所在台地就成为新疆早期人类生活的区域之一。交河沟西台地及其周缘地区以石叶——端刮器和细石器为代表的两类文化遗存,把交河城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推到3万至4万年前。

作为丝绸之路重要枢纽——连接中原和西域广大地区的重要城市。西汉时期,交河城最初是古代西域车师人的政治中心,班固《汉书·西域传》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这一文献记录交代了交河城的地位及其地理特征。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后,中原地区的丝绸、漆器和铁器传至西域,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沿岸,西域的骏马、胡桃、葡萄等也传入中原,交河城当时已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

公元前60年,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建立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西域都护府,于交河城设戊己校尉屯田。在汉朝中央政府的经营之下,西域各族人民与屯垦士卒积极开发和建设西域,使西域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交河故城城区。 贺云翱供图

从考古资料来看,这一时期交河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台地的南部和中部,并逐步向北开发,建筑技术以生土开凿为主,兼用夯筑、土坯砌筑等方法,形成了奇特的高台城市建筑文化景观。交河沟西和沟北两个台地则作为车师人的墓地使用,考古学家对墓地进行发掘,发现了金冠、银器、骨雕等一批珍贵文物。

作为民族融合的重要舞台——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南北朝治理西域时期,前凉政权在吐鲁番建立高昌国,吐鲁番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向东发展,交河城成为高昌下设的交河郡,这是我国首次将郡县制管理模式推广到了西域地区。

这一时期交河城迅速发展,包括因丝绸之路贸易活动而流动的各民族以及早期居民车师人和西迁的汉人等,都聚居于此。各民族杂居融合,各民族文化碰撞、交融,尤其是儒学、道教等中华传统文化及剪纸、饺子等中原民俗、食品在吐鲁番盆地盛行,经典文学读物大量传入。《北史·西域传》就有高昌“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的记载,这反映了西域地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推崇。

可以说,在这一阶段,无论是语言文字、生活习俗还是文化传承、宗教信仰,交河城都与中原地区息息相通,具有一体性,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实证。

作为治理西域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前哨——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唐朝治理西域时期,中央政府将主管西域的第一个军府建置——安西都护府设在交河城,开辟了西域治理的新纪元。安西都护府在交河城的设置,体现了唐王朝继承汉代“大一统”思想,既善于归纳前期中华文化的成果,又善于在大一统的新局面下博采外来文化,在西域继续贯彻中央王朝政令、维护西域各地安定和丝绸之路畅通的政治追求。

这一时期的交河城,呈现出四方商贾云集、国际贸易繁盛、各民族文化交流空前活跃的景象。当时,不少西域人还在唐朝政府中任职,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的真实写照。如在交河沟西墓地出土的粟特人康氏家族墓中,“领兵胡将”康延愿的墓志铭文记载:“(唐)龙朔三年(662年)康延愿铭,其先出自中华,迁播届于交河之郡也”,表明他完全视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作为丝绸之路遗珍——衰落。14世纪,黑的儿火者对吐鲁番发动大规模战争,攻陷了交河、高昌,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并最终成为废墟。

明代永乐年间,西域使者陈诚重开丝绸之路,他所见的交河、高昌已经是荒城。陈诚在《崖儿城》诗中写道:“沙河二水交流中,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羌儿走马应辞苦,胡女逢人不解羞。使节直从西域去,岸花堤草莫相留。”

交河故城的发展变迁史清晰地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固有领土,行使着统辖权,维护着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彰显中华文化独特价值

作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和丝绸之路上一座享誉中外的古老城市,交河故城为研究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民族、宗教、文化和建筑技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交河故城车师墓地出土的金项圈。 图片来自于《西域文物图考》

近代以来,一些国内外学者在交河故城陆续做过调查或试掘。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瑞典等国的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先后在交河故城开展考察发掘。

1928年至1930年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黄文弼考察交河故城,主持沟西古墓区发掘,之后整理发表《高昌砖集》《高昌陶集》《吐鲁番考古记》等著作。

1956年,新疆首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的师生对交河故城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寺院等房址25间,出土墓志、陶器、佛像、服饰、钱币等文物700多件,同时全面测绘了交河故城平面图。

1994年,新疆文物考古所在交河一号台地上发掘车师贵族或王陵墓地,对交河二号台地墓葬进行试掘,还发掘了古城东门、二号民居、西北小寺、地下寺院等。

1994年至1996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日本早稻田大学两次合作在交河沟西台地上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早期墓葬和高昌回鹘时期的墓葬数十座。

2004年,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在沟西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等。

在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之后,交河故城建筑布局的主体结构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交河故城现今的规模大体为唐代遗存。唐朝时期,交河城逐渐由东向西发展,形成了两条纵向干道、一条横向干道的城区格局,双轴线的城市格局特征展现了中原与中亚文明的交流互动。建筑形制也与唐代长安城相仿,迄今保存的众多建筑遗存按功能、性质分为崖壁、城门、街道、官署、民居、防卫设施、佛教建筑、墓葬等,反映了古代交河城是一座融政治性、生活性、宗教性和军事性于一体的城市。

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生土建筑城市,交河故城的建筑方法极为独特,主要有“夯土筑法”“压地起凸法”“土坯法”“减地留墙法”和“剁泥法”。其中,“减地留墙法”多用于修筑房屋,“剁泥法”多用于修筑寺院、佛塔等宗教建筑,“剁泥法”至今还被新疆维吾尔族采用,“压地起凸法”与陕甘宁等地传统的窑洞开凿方式有一定的关联,这些丰富的建筑技法展现了西域与中原地区建筑技艺和城市文化的交流。

交河故城的墓葬形制多样,包括车师人的竖穴土坑墓、汉人的斜坡墓道洞室墓等,城址和墓葬中的回鹘文、汉文,体现了汉族、回鹘等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城址与墓地的选址地点表明,当时人们善于利用自然天险作为城市的防御系统及生存空间,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作为中华文明发展、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见证,近代百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关于交河故城的考古、研究、保护,以及对其多样性价值的充分认知和阐释,最终获得了世界的认可。2014年,交河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交河故城承载着历史实证价值、城市规划布局及建筑科学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等,既可以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向世界讲清楚,又可以展现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友好交流、共同成就的历程,反映和传递了中国自古以来就坚持和平发展、与邻为善、文明互鉴的文化传统,对于当代增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有着重要意义。

创新文旅融合、推动文化润疆 古老城址在当代熠熠生辉

交河故城是新疆地区较早探索实践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早在2002年,吐鲁番文物局就编制相关规划,以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火焰山等为核心,探索文物保护与利用发展之路。

交河故城沟西台地采集的手镐。 图片来自于《西域文物图考》

2013年至2017年期间,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工作团队受吐鲁番市文物局委托,参与交河故城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围绕发掘交河价值、保护交河价值、创造交河价值、传播交河价值四个目标,工作团队从时间序列、空间序列、资源序列、文化序列四个体系构建出发,提出建设“大交河遗址文物旅游区”的概念,提出通过文化展厅、环绕大遗址区、深入遗址城内“三看交河”的展示理念。吐鲁番市文物局则依此逐步完善交河故城大遗址保护区各功能片区,实现各功能片区在历史文脉传承和满足现代游憩教育功能的有机融合,成为旅游兴疆战略的率先实践。

为了释放交河故城更多的文化旅游价值,吐鲁番市政府、市文物局还共同谋划,在遗产缓冲区外集中配置交河故城旅游接待设施、改造传统村落和配建农民安置区,形成交河古村、交河小镇空间,既服务于交河故城旅游接待,又推动乡村振兴。交河古村以吐鲁番市非遗为主要内容,展示当地多民族交汇融通的“活态文化”。交河小镇则以展示绿洲文明进程中现代城市文明和音乐艺术为主。同时,游客还能打着传统的灯笼夜游交河,穿过残垣断壁,在大佛寺建筑遗址前席地而坐,感受一个原生态的交河之夜。

交河故城的保护利用工作让这个千年遗址焕发新的光彩,也为新疆地区文化事业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新的贡献。当前,在文化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和文化润疆工程的指引下,交河故城的保护利用工作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一要让交河故城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要注重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发展脉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

三要在文化科技融合上进行探索,大力实施“数字交河”发展策略,为新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科教中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文章
伯特利教会怎么样 北大英澳留学班怎么样 会计专业读博士怎么样 美联留学机构怎么样 新西兰霍维克怎么样 韩国钢琴专业怎么样 人民大学3加2怎么样 马来西亚沙巴大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