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天的时间分为十二时辰是中国人民的智慧体现,相传商朝末期就已经采用这种计时方法,但是当时的命名还不是干支为纪,且有很多种叫法,其中比较有名的说法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比较直观的体现时间对应的事和物的变化,但是这样的计时方法不够精炼,所以到了汉代太初年间,才以一日分十二时
而以干支为纪,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成十二时辰,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那究竟具体都有哪些呢?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1点至3点;
【寅时】平旦,北京时间3点至5点;
【卯时】日出,北京时间5点至7点;
【辰时】食时,北京时间7点至9点;
【巳sì时】隅yú中,北京时间9点至11点,
【午时】日中,北京时间11点至13点;
【未时】日昳dié(太阳偏西),北京时间13点至15点;
【申时】哺时,北京时间15点至17点;
【酉yǒu时】日入,北京时间17点至19点;
【戌xū时】黄昏,北京时间19点至21点;
【亥时】人定,北京时间21点至2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