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下一句是?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07 12:54:14    

唐代文秀《端午》诗有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在这里却言有关端午节的“五毒”的话题。

端午最初是指午月的第一个午日,因“午”“五”相通,后遂被固定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时节正值天气炎热、雨水增多。湿热的环境里,易于孳生能够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各种疫疠以及毒虫,因此五月历来又被称为“恶月”。而这月的第五日,则又被看作是“恶日”,是最不吉利的一天。这一天生子,被认为会“男害父,女害母”。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如此“恶月恶日”,疾病、灾难、凶险多发,因此,民间关于端午节的各种节俗事项与活动,便主要围绕祛毒辟邪展开。

通常花钱上的形象,总是一些吉祥图案。然而,到了每年端午节这天,尤其是在少水的北方地区,人们所佩戴的花钱上吉祥图案就发生变化了,赫然成为了五种毒物,此日的花钱因之被民间称为“五毒花钱”。

“五毒花钱”上的“五毒”,通常指蝎子、蛇虺、蜈蚣、蟾蜍和壁虎,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其构成并不固定,蜮、虎、蜘蛛、蜥蜴、胡蜂、鼠等也都曾是“五毒”之一。所有“五毒”成员的一个共通点就是,均为被人们认知的有毒有害之物。

清代起,佩戴五毒花钱已成为端午节的重要民俗。清代的五毒花钱中,比较常见的是“五毒祛邪花钱”,这种花钱多为黄铜铸造,花钱的正面通常有蛇、蜈蚣、壁虎、蟾蜍的形象,唯独没有了蝎子,取而代之的是一只老虎。蝎子不在花钱上,是取其谐音,即“祛邪(去蝎)”。之所以用老虎取代蝎子,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源自“艾虎”,就是一种用艾草编成的老虎;二则借助“虎毒”来“镇毒”,即“以毒攻毒”。

收藏的这枚面五铢背五毒花钱,直径49.5毫米,厚度3.1毫米,重量23.5克。为清代常见的一种形制,背面“五毒”图案与所介绍到的略有不同,除虎、蛇、蜈蚣、壁虎外,以蜘蛛取代了蟾蜍。

有一位女同事不识花钱,有天见过此钱,指着笑言:“这面的图案像五毒饼一样。”

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五毒花钱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古代民间自然崇拜的演变,虽则如此,但至今仍存在着影响力,故而此类花钱依然具有一定的民俗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相关文章
【青联】临沂市青联组织农业界别开展“农技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友发保险柜服务24小时热线-各区售后统一服务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曼莎佳人保险柜售后维修号码-人工售后号码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花开清明念故人 | 陕西公安英烈祭 凯普保险柜售后服务号码—全国统一客服热线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宝典保险柜全国服务号码-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莫负好春光,在云南邂逅世界“同款”奇景 博客森保险柜全国统一服务号码-全国服务热线实时反馈全+境+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