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的定义主要依据毕业时间、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是否缴纳社保等因素。以下是具体的界定标准:
指国家统一招生的高校学生在学的最后一年,即即将毕业但尚未拿到毕业证,处于实习或待业状态。此时,学生与企业签订的是实习协议或实习合同,而非劳动合同。一些大厂也开始放宽对应届毕业生的限制,接受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
已经取得毕业证,但毕业证时间在择业期内(一般为2年,有些地方延长至3年)。在此期间,毕业生未与任何单位签订任何形式的劳动合同,无社保缴纳记录,且户口、档案等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人才市场。
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规定,留学回国人员不分应届和往届,一律没有三方协议。是否为应、往届生,由用人单位界定。具体界定方式包括:
留学生毕业两年内未参加过工作并缴纳过职工社保(城乡居民医疗或养老保险除外),则被视为拥有应届生身份。
国外院校的毕业时间与回国后取得学位认证的时间有关,但企业要求不同,最终以企业要求为准。
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几年,再选择出国留学,只要在毕业两年内未缴纳职工社保,回国后仍可被认定为应届生。
毕业2年内,即使有工作经历、缴了社保,也可以算是应届生。一些互联网大厂在校园招聘中放宽了对应届毕业生的认定范围,将2025届校招对象毕业时间放宽至2024年1月甚至更早。
建议
明确时间范围:应届毕业生通常指毕业两年内的学生,但具体时间范围可能因地区和企业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了解企业政策:不同企业对于应届生的认定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建议在求职前仔细阅读企业招聘信息,了解其具体的应届生认定政策。
保留相关证明:在择业期内,建议毕业生保留好相关证明,如未签订劳动合同证明、无社保缴纳记录证明等,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