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经常有你们相关部门的检查,我们就能放心选购了。”4月11日,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民检察院在对美团等网络外卖平台中的药店开展“回头看”检查时,不少正在购买药品或医疗器械的消费者如是说。
在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并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当下,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现象和管理疏漏不容忽视。为保障群众食药安全,全区检察机关聚焦互联网新业态食药安全问题,多举措探索检察监督新模式,借助检察公益诉讼之力,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土默特右旗人民检察院检察人员对药店销售的医疗器械类等产品进行检查。(资料图)
全区检察机关在办理食药安全相关案件和开展相关检查后,承办检察官认为,与传统公益受损案件不同,食品药品案件专业壁垒高,线索挖掘难度大,鉴定专业性强,且食品药品生产、销售、存储、流通环节多、链条长,法律关系和责任范围错综复杂,尤其是互联网新业态领域,问题隐蔽性较强,线上线下行为交织,给取证及办案带来极大挑战。对此,我区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探索适宜本地的检察监督模式。
一方面,检察机关重点排查美团、饿了么外卖平台,以及快手、抖音、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依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进行全面采集、分析,精准排查互联网新业态食药安全隐患。去年,松山区人民检察院针对部分外卖骑手等使用虚假健康证问题线索,从医院、卫健等部门调取6万余条数据,搭建“健康证查询大数据监督模型”,推动行政机关对800余名在职网络送餐人员所持健康证进行查验,有力加强了健康证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外脑”办案协助作用。各地检察机关依托与人大、政协、行政部门及与高校建立的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机制,以及“益心为公”志愿者云平台,在办案中遇到难点、堵点问题时,及时邀请相关人员提供专业协助。
土默特右旗人民检察院检察人员对药店各类资质进行检查。(资料图)
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在全区统一部署“小专项”行动后,各地检察机关积极行动,加大对互联网新业态食药品经营者的检察监督力度,并对部分案件整改情况开展了“回头看”工作,持续督促相关部门履职,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2024年至2025年3月,全区检察机关受理互联网新业态食药安全公益诉讼线索155件,立案126件,发出检察建议64件,提起诉讼9件。为筑牢网络食药安全防线作出积极贡献。
阿荣旗人民检察院开展整治网络销售处方药工作。(资料图)
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全区检察机关将继续以数据赋能检察公益诉讼,构建并运用法律监督模型,精准有效摸排线索,开展调查和跟进监督,深入挖掘互联网新业态食药安全监管漏洞,不断推进食药安全领域专项监督,有力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同时,持续凝聚各方监管合力,推动互联网新业态食药安全监管向智能化、精准化迈进,以更有力的举措,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和“药盒子”安全,让百姓吃得安心、用药放心。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郝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