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等营收净利双降 CXO企业如何穿越周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1:03:00    

随着A股上市药企陆续披露2024年业绩,21世纪经济报道据Wind初步统计,截至4月1日,医疗外包(下称“CXO”)板块29家上市企业中,已有18家发布财报数据。包括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昭衍新药、博腾股份、数字人、凯莱英在内的6家企业出现营收净利双降的情况。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有7家企业营业收入下滑,包括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美迪西等,降幅在2.73%~25.82%区间;11家企业归母净利润下滑,南模生物、数字人、博腾股份降幅甚至超过130%。

反映到二级市场上,Wind数据显示,2024年内,CXO板块中有26家企业股价处于下跌状态,其中,美迪西跌幅最大,达55.88%。此外,凯莱英、药康生物、博腾股份、九州药业在内的15家企业,股价跌幅超20%。同期,仅有泰格医药、数字人、益诺思三家企业的股价呈上涨趋势,涨幅分别为0.54%、1.42%、31.57%。

申万宏源日前发布研报指出,“过去几年,受到国际环境和一级融资额的扰动,CXO行业整体下行,反映了市场对于行业景气度的担忧。我们认为估值已充分体现悲观预期,股价调整基本结束,等待价值逐步回归。”

有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2022年以来,我国CXO行业竞争加剧,叠加药物研发周期延长、监管要求日益严格等影响,当前部分企业业绩面临挑战。但随着国内生物医药行业逐渐企稳,医疗外包服务需求复苏,同时,药企出海需求增加,具备全球服务能力的CXO优势明显,且AI技术的应用也将推动现有服务模式的革新。长期来看,CXO的总量需求将随着全球药物研发管线的增长而持续增长。”

对于业内寄予厚望的本土CXO行业,将如何破局?

业绩承压

医疗外包需求源自于医药研发管线的持续增长。随着中国药物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根据沙利文预测,2030年,中国的药物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规模将达到4823亿元,市场占有率将有望从2024年的14.8%提升到19.5%。

不过当下,纵观各家CXO企业披露的年报数据,挑战不小。

2024年,药明康德实现营收392.4亿元,同比下降2.73%,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同比增长5.2%;归母净利润94.50亿元,同比下降1.63%,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105.8亿元,同比下降2.5%。分板块来看,化学业务、测试业务、生物学业务收入分别同比下降0.41%、4.82%、0.34%。

同期,泰格医药主营业务收入64.74亿元,同比下降11.18%;归母净利润4.05亿元,同比下降79.99%。其中,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31.78亿元,同比下降23.75%;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收入32.96亿元,同比增长5.61%。

泰格医药在年报中解释,“近年来,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研发需求呈现了较大的波动性,公司的部分客户对于生物医药研发的风险偏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部分依赖于外部融资的尚未盈利客户面临较为明显的现金流压力,导致临床研究外包服务和相关行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和增长挑战。”

同样在“国内医药行业受到投融资放缓带来的影响,市场需求增长步伐稍显缓慢,国内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昭衍新药2024年营业收入20.18亿元,同比下降15.07%;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下降81.34%。

竞争加剧传导至订单价格的下降,或是CXO企业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药明康德在年报中指出,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报告期内,测试业务和生物学业务的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34个百分点、2.66个百分点。

美迪西也曾在2024年6月回复监管问询函中列举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各业务的客单价相比2022年有所下降,其中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业务客单价从2022年的146.17万元下降至2023年的92.37万元,同比下降36.81%;临床前研究业务客单价从2022年的141.01万元下降至2023年的107.75万元,同比下降23.59%。”

“客单价下降主要系受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热度下降的影响,行业竞争压力加剧,公司订单价格有所下降;同时受行业投融资环境影响,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推进更为谨慎,部分研发服务订单延迟执行,综合导致公司客单价有所下降。”美迪西方面解释。

不过,随着国内经济产业周期的逐渐好转、监管政策的不断优化以及行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等,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在2024年迎来了筑底企稳的关键时刻,行业投融资金额也出现了企稳的趋势。业内认为CXO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的同时,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展现出了新的活力。

发力国际化市场

受益于制药公司的研发投入增加及外包渗透率持续提升的影响,全球CDMO行业处于持续放量发展的趋势,沙利文预测在2025年将达到1243亿美元。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处于医药外包行业的快速发展期,尤其具备工程师人才红利、供给端工艺与工程化平台竞争优势的CXO企业,持续提升在全球CXO市场的占有率。

国际化业务也成为本土CXO企业发力的方向。

2024年,康龙化成作为营收净利双增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76亿元,同比增长6.39%;归母净利润17.93亿元,同比增长12.01%。报告期内,康龙化成海外客户访问量达到历史最高峰,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20%。

按客户所在区域划分,报告期内,康龙化成来自北美客户的收入78.53亿元,同比增长6.11%,占公司营业收入的63.97%;来自欧洲客户(含英国)的收入22.72亿元,同比增长23.18%,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8.51%。

同期,尽管博腾股份营业收入下滑17.87%至30.12亿元,但剔除重大订单影响后收入同比增长约14%,而增长主要来自欧美日韩等海外市场。美国全资子公司J-STAR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约9%。此外,在公司整体毛利率(25%)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之际,海外市场毛利率约36%。

凯莱英也在年报中表示,2024年是公司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关键年,“已有多家欧美重要客户来访并收到数个询价和订单,范围不仅涵盖小分子业务,也涉及多肽、生物催化等多个领域。”

在药明康德的收入构成中,美国市场历来举足轻重。2024年,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250.2亿元,占营收比例约64%。但同年,由于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立法悬而未决,药明康德的国际化发展显得极不平静。

2024年末,药明康德签订协议出售WuXi ATU业务的美国和英国运营主体及美国医疗器械测试业务。上述业务被划分为“终止经营业务”,在2024年合计贡献收入13.2亿元。药明康德管理层日前也在业绩交流电话会上回应称,“截至目前,在美国新一届国会里,尚未听到有任何关于这个法案相关的提议,公司会持续密切关注其立法动态。”

“CXO行业下游客户多为全球制药企业,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制药产业专业化分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诉求。受宏观因素和地缘政治影响,出于供应链安全考量,供应链本地化愈发受重视,成为影响医药外包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的关键变量。”上述分析师认为,对于本土企业而言,加快全球化布局至关重要。

科技创新、合规能力成关键

对于CXO行业而言,2024年无疑是充满挑战与艰辛的一年,国际政治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阶段性调整等,给行业发展带来了重重考验。不过随着生成式AI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创新也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申万宏源研报指出,目前而言,AI技术在制药中可以应用的领域包括靶点的发现和识别、药物从头设计、ADMET预测、临床试验等在内的八大模块,基本涵盖了药物发现、开发和临床的全流程,目前行业里应用较多的场景还是在药物研发阶段。

针对药物研发流程存在的诸多痛点,根据“Big Ideas 2025”数据,AI药物开发可以将上市时间缩短近40%,从13年缩短至8年,同时将药物总成本降低为原来的1/4,从24亿美元降至6亿美元;将药物的生命周期价值提高了30%~50%,而行业平均水平为5年,未来有望将上市时间缩短4~5年,并将价值提高70%~80%。

在全球范围内,不少CXO企业已通过战略性收购、合作、自研或并购AI技术企业来加强其在药物研发领域的服务能力。申万宏源研报举例指出,美国和欧洲的CXO企业,如LabCorp和ICON,在AI技术的应用上起步较早,通过收购AI技术公司或建立自己的AI研发部门,已经在利用AI进行药物发现和临床试验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内CXO企业在引入AI技术方面也展现出了迅速的发展势头。其中,康龙化成在年报中表示,围绕AI技术和数据赋能这一核心,积极推进相关服务能力建设,以推动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全流程的优化和效率提升,帮助客户缩短新药研发周期,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

泰格医药也在年报中提及,“AI技术的应用正在对临床试验的过程和方式产生影响,并带来效率提升与成本重构,这将推动临床CRO现有服务模式的革新。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公司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是实现长期业绩增长的关键。”

“AI技术对于CXO公司影响深远,目前来看,AI优化的是‘发现+执行效率’,而CRO提供的是‘验证确定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医药研发验证的复杂性和技术落地的刚性约束。”申万宏源研报同时强调,不论是AI+CXO还是CXO+AI商业模式,底层商业逻辑还是做服务,客户最看重的还是交付时效、技术可实现性、多区域供应链网络、合规体系与质量验证。

博腾股份也在年报中指出,“近年来,在全球合规监管升级的大背景下,CDMO企业不仅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以满足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规要求,同时,来自客户的要求也随之变得更加严格。”在成本竞争红海之外,合规能力正在成为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核心议价权,有利于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丰顺农行暖心服务送上门 贴心关怀特殊群体 中央企业积极探索数据赋能科技创新 上级动态|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果然财经|老铺黄金36家店2024年猛赚14.7亿 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任咏梅: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工作协同 探索发展行业特色征信机构 前两月我国家电行业营收增长9.9% 投资5亿元 重大产业化项目加码成都 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等营收净利双降 CXO企业如何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