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名匠,名城!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7:05:00    

青岛日报2025年7月25日封面版一

青岛日报2025年7月25日封面版二

名匠名城

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以城市之名,向工匠致敬。

7月26日,青岛迎来一年一度的工匠日。

三年前,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以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形式,决定将每年的7月26日确定为“青岛工匠日”,以此表达这座城市对技能人才、工匠人才的尊崇与敬意。

“匠心匠造,建功青岛”“匠心向党,技能强市”“聚匠心,强品牌”。三年来,青岛工匠日的主题在变,但对“匠心”的追求不变。作为中国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品牌之都、工匠之城,坚守匠心,也就守住了青岛制造的底气。

在青岛,“工匠”两个字分量沉甸甸的,“匠心”早已熔铸到各行各业发展的肌理中。

回首青岛纺织工业历史,郝建秀通过合理改进工序、提高操作水平,实现连续7个月平均皮辊花率0.2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版图上,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磨工宁允展在0.05毫米的空间里追求完美,中国制造闪耀世界;港口一线,许振超从普通码头工人干起,带领团队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被授予“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段段奋斗的故事。从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智能家电到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端化工,在青岛,数以万计的产业工人立足本职岗位,用时间淬炼本领,用汗水浇灌理想,在产业“沃土”里汲取成长“养分”,在时代浪潮中“破土冒尖”,用奋斗创造了辉煌业绩,实现由“工”到“匠”的华丽蜕变,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工匠586人次。其中,人民工匠1人,大国工匠4人,齐鲁大工匠6人,齐鲁工匠35人,青岛(大)工匠529人次。他们是支撑青岛制造、青岛智造的重要力量,他们身上蕴藏的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密码,他们以匠心筑梦,挺起了青岛产业发展的脊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正推动着各行各业快速发展。

以产育匠,以匠兴产。当前,青岛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推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十大现代服务业、“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离不开一大批产业工人、技术能手、工匠人才。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实践证明,无论是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还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背后都离不开技艺高超、精益求精的工匠们默默付出、孜孜以求。时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弘扬工匠精神,培育能工巧匠,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新时代工匠之城的现实需要。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为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起势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以崇高礼遇褒奖致敬工匠,建好用好“大国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匠工作室”等平台载体,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氛围;另一方面,要持续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拓宽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匠心聚,百业兴。新征程上,只要我们把“聚匠心”的系列举措转化为“强品牌”的坚实支撑,让工匠日成为连接“工匠精神”与“品牌价值”的纽带,使“名匠”“名城”双向奔赴、相互成就,不断完善工匠培育、技艺传承、品牌赋能的长效机制,一定会团结引领更多产业工人打头阵、当先锋,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萍)

2025年青岛工匠日系列活动

六大板块活动集中展示职工创新创造活力与工匠人才培育硕果

青岛工匠日期间,青岛市总工会将策划推出“匠誉盛典”“匠承薪火”“匠技赋能”“匠智论道”“匠育未来”“匠星闪耀”六大板块活动,集中展示职工创新创造活力与工匠人才培育硕果,呈现“工匠之城”与“品牌之都”融合发展的青岛实践。

匠誉盛典

以尊崇礼遇激发创新创造

召开青岛市2025年“7·26工匠日”暨职工创新创造大会,公布2025年青岛(大)工匠、青岛手造工匠和“五位一体”职工创新创造成果,以尊崇礼遇进一步引领职工技能人才与创新活力竞相涌现。精心展播一批反映工匠人才攻坚克难、提质增效、技艺传承等方面的优秀文艺作品,并将活动与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有机融合,以仪式感强化工匠荣誉感;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励广大职工积极创新创造,让尊崇工匠的氛围转化为技能提升的自觉、创新创造的热情,凝聚成推动城市产业升级的强大合力。

匠承薪火

将工匠精神刻入城市基因

开展“品牌背后的工匠故事”三走进宣讲活动,精选一批工匠典型,走进全市党政机关、重点企业与职业院校,以全景沉浸、深度互动的创新宣讲模式,生动展示其突破技术壁垒、守望传统技艺、铸就知名品牌、打造品质标杆的赤诚匠心,通过榜样力量的感召与真实叙事的张力,将“匠心匠品”理念进一步刻入城市基因,引导全市职工群众深刻感受“匠心匠品”的磅礴伟力,在各自岗位上以工匠精神履职尽责,把精密操作的严谨、精益求精的追求、守正创新的魄力融入日常工作,转化为产品品质的提升、服务效能的优化,让品牌之都与工匠之城交相辉映。

匠技赋能

共享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深化“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系统梳理我市工匠人才服务“资源清单”,征集企业问题“需求清单”,组建多层级“先模服务队”,搭建“菜单服务+定向配送”赋能模式,深入企业一线精准化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培训赋能、协同攻关等活动,架起工匠、企业、职工技术协同合作的平台桥梁,协同解决行业性技术难题,构建技术共享、协同创新的良性生态,推动高素质工匠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生态赋能”,助力产业集群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匠智论道

汇聚工匠智慧共谋发展良策

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十大现代服务业、“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等重点产业发展,邀请杰出工匠代表和专家学者面对面对话,深层次剖析工匠培育与城市发展的内在机理,探讨工匠精神、工匠人才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关键作用,提炼可复制的“工匠赋能产业发展”的实践路径,形成助力重点产业突破升级的对策建议,让“论道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点亮“工匠之城”跃升之路,为优化产业布局和建设“工匠之城”提供智力支撑。

匠育未来

为产业升级储备工匠“后备军”

面向全市大中小学学生,通过“1234”教育模式(即:共上一堂思政大课;走进市劳模工匠展示馆和工人运动纪念馆两处教育基地;组织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名师进企业、大中小学学生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三项研学交流;开展演讲、征文、绘画、原创文艺作品等四项竞赛),将劳模工匠的创新故事、劳动价值与技能传承融入青少年教育体系,推动劳动教育从课堂走向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在青少年群体中厚植“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为驱动城市产业升级储备工匠“后备军”。

匠星闪耀

让工匠人才成为城市之光

用好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构建全域联动、多维渗透、沉浸体验的工匠精神宣传矩阵,线上线下协同,工会媒体与社会媒体协同,深度传播工匠群体在服务产业发展、突破“卡脖子”技术、赋能品牌跃升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与典型经验,让“工匠故事”成为城市热谈、“工匠精神”成为社会共识、“工匠价值”成为行动指引,把每一颗“匠星”的微光汇聚成指引城市高质量发展征程的“星河”。

  
相关文章
南方观察|进位百强、蓄力千亿,惠东如何续写发展新篇? 金羊网评:共赴这场动漫顶流“神仙局” 名匠,名城!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项目订单双丰收!这场盛会成果出炉! 长子县农村公路“小切口”做活乡村振兴“大文章” 【奔流·视频】匠心剪韵 守护指尖上的非遗瑰宝 系统协同贯彻新发展理念 精准服务解难题!青岛自规部门擦亮“自然能办”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