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直击 | 他们,在阅兵现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4 08:54:00    

金秋的北京,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庄严宏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广场上,80面红旗迎风猎猎作响。以红、金、绿为主色调的广场布置,与周围建筑和谐相融。


从凌晨起,前往观礼的各界群众便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期盼,如同等待一个共同的光荣时刻。



攥紧外公的照片,她说:“他们从没看过今天,但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今天”


国歌铿锵奏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歌声像一道穿越时空的光,照亮了郑吉安湿润的眼眸。她手中轻轻攥着外祖父吉鸿昌的照片,仿佛握住了一段滚烫的历史。“我们今天的盛世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她声音微颤,每一个字都像从心底艰难浮起,“想起我外祖父曾说‘誓死不当亡国奴’,他就是带着这样一腔沸腾的热血,毅然加入抗日同盟军,率领将士们拼死冲锋、浴血奋战,五天五夜,终于收复多伦……”


郑吉安


那是自“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从侵略者手中夺回失地。她停顿片刻,声音哽咽,“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今天,但他们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今天。”


1934年,凛冬将至,吉鸿昌在天津家中不幸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临刑之前,他从容写下:“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面对行刑者,他挺直脊梁,毅然说道:“我为抗日而死,绝不能跪着受刑!”他睁着眼睛,注视着敌人射出的子弹穿透胸膛——那一年,他只有三十九岁。他就这样走了,却把不屈的精神永远种进了民族的记忆。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举行这样的仪式,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记住:历史不能遗忘,英雄不容辜负。”郑吉安语气坚定而深沉,“我们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它不仅值得守护,更需要我们一起去开创一个更好的未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坚强、更温暖、更强大。”


此次阅兵,她特意带上了外祖父的照片。“我多想让他看一看,今天我们的国防有多么强大。”说到这里,她眼中闪着明亮的光,“作为一名军人,我比谁都懂得,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安宁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如今国泰民安、山河无恙,正是倚靠这片坚实的屏障。”她声音越来越高,情绪如浪潮涌动,“今天,我们无论装备、战术,还是军人的信念,都在不断超越,这让我作为一名中国军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


“外公,您看到了吗?我们,已经强大了!”


守护公平正义他说:“我们和受阅官兵一样,都是守护人民的‘标兵’”


随着标兵精准就位,受阅部队在长安街庄严列阵,等待检阅。战士们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铿锵口号如雷震天,瞬间点燃了整条长街的热血与军魂。人群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公安津南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四大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王磊,不禁挺直了脊背,仿佛正与受阅官兵并肩而立。“我们人民警察,同样是守护社会安宁的钢铁长城,是捍卫公平正义的忠诚卫士!”他坚定地说道,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王磊


从警21年来,王磊始终坚守刑事技术一线,潜心钻研、精益求精。他说,这一切源于从警之初的那份神圣使命感,更源于受害人家属眼中那份对真相的渴望、对正义的呼求。“那种眼神,让你无法回避,必须破案。”正是这份近乎执着的责任感,推动他在五千多个现场、一万多件物证中追寻蛛丝马迹,参与侦破重大案件八百余起,成为天津公安系统里名副其实的物证鉴定专家。


当空中护旗梯队飞越天安门上空,用拉烟画出巨大的“80”字样时,全场沸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作为徒步方队的排头,步伐铿锵、动作如一,成为阅兵场上最闪亮的“中国名片”。王磊感叹:“从每一个角度看都整齐划一,现场看更加震撼。我们刑事技术工作也是如此,讲求极致精准、一丝不苟——任何一个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个案件的走向。所以,‘细致’不仅是基本功,更是一种责任。”


与枪炮中淬炼出的解放军战士不同,刑事技术是一个“无声的战场”,王磊说,大多时候是自己与物证对话、与细节较劲,从细微的痕迹中重建现场、锁定真凶。“这种成就感,无可替代。”


作为第三届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冠军,王磊亲历了中国刑侦技术从手电筒、人工摸排时代,走向多波段光源、大数据建模和3D现场重建的科技飞跃。“正如新军事装备离不开科技支撑,公安工作也在拥抱创新,技术创新正在不断推动侦查破案的战斗力升级。”他说。


从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到刚刚结束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王磊连续作战,十多天来,更是没有回家。但一站在长安街、仰望天安门,所有疲惫顿时一扫而空。“作为一名公安民警、一名劳动模范,能现场观礼,我感到无上光荣。”他说,“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所有日夜奋战在一线的战友。”


他表示,回去后将把阅兵的所见所感分享给同事,尤其要继续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青年业务骨干,助力他们走向更大的舞台。“虽然我个人不能再参加下一届比赛,但我希望能帮助年轻人拿下更多的‘第一名’。”王磊说。


“我想说,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都是光荣的。愿我们都能立足本职、追求卓越,用不平凡的坚持,成就这个伟大的时代。”王磊的声音温和而笃定。


战斗英雄含泪忆战友:“来年清明,我会多跟他们念叨念叨今天的一切”


本次阅兵中,陆军作为第一个亮相的军种方队,以“赓续荣光 敢打必胜”的口号铿锵走过天安门。从80年前使用“小米加步枪”抗击日寇,到如今成为融入红色基因的现代化新型陆军,他们用最有力的步伐,踏出了属于人民陆军的时代强音。


看到绿色身影出现,看台上的孙长亭激动不已。这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战斗中失去一条腿的“战斗英雄”、奥运冠军和全国劳动模范,作为陆军的一员,用一生践行了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的“愿把青春献给祖国”的铮铮誓言。


孙长亭


1984年阅兵时,孙长亭正在前线备战训练。“我们在一线阵地搞临战训练,马上就要作战了。”在边境的山区,只有一台很小的电视,他们站着观看阅兵场面,感到非常震撼。


那是他人生第一次看阅兵。“看到一个个方队过来,战士们都太威武了,当时就想‘要是能有机会在现场看该多好’。”他说。


看完阅兵后的一个月,他就正式上了阵地开始作战。


40多年过去了,如今梦想成真,孙长亭心情难以平静,前一夜晚,他多次调整假肢,觉得这些年的所有付出都值了。


“我的人生愿望都一一实现了。我参加了三届残奥会,1988年奥运会我就想:如果有一天中国能举办奥运会该多好。”二十年后的2008年,他作为火炬手在鸟巢参加火炬传递。现在参加阅兵的心愿也实现了。孙长亭说他现在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祖国完成和平统一的大业。


战斗英雄、奥运冠军、劳动模范——很多人夸孙长亭不是一般人。但他却说:“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的先烈英模,那是我们的国宝。”


从老山前线到如今年近60,孙长亭亲眼看着祖国强大起来。“我们再也不会委曲求全了。”当年在国外比赛时,外国人瞧中国人的眼神让他难受,他对国家强大的希望比任何人都更强烈。


阅兵前,孙长亭特意领着全体员工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我看到一半时出去了,员工们以为我去厕所了,其实我是太难受了。”看完电影,员工们异常感慨,发自内心地说:“强大起来,不能让他们再糟蹋我们了。”


阅兵现场,孙长亭看到现代军人的自信和精神,看到他们随时为国捐躯的精神融化在血液中。“我和他们接触过,真的感觉到为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可以牺牲自己。在好的生活条件下,还能有献出生命的精神,更不容易。”他看到的一切,不仅仅是先进的武器,更重要的是当代军人的军魂和风采。


“我这两天学习特别记住这句话,也深深体会到了:‘勿忘昨日的痛苦,无愧今日的使命,不负明日的梦想’。这三句话讲得太到位了。”走到今天,80年来最大的体会就是: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参战时才17岁半,现在都快60岁了。孙长亭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一晃40多年了。阅兵现场,他不禁想起身边死去的战友:“他们没有机会来到现场观看,我挺难受,想着他们要是活着该多好,也能看到今天的盛世中国。牺牲时都是19、20岁的年龄,他们没能看到今天的盛世中国,这是挺遗憾的事情。”


“今天,我要替他们多看看。来年清明,我去扫墓,会跟牺牲的战友多念叨念叨。”孙长亭如是说。


90岁劳模父亲的嘱托:“多拍点视频,多讲讲现场!”


天安门广场上,铁流滚滚、鹰击长空,当现场解说员提到“打击范围覆盖全球”时,人群之中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受邀在现场观礼的童哲,只觉得心跳加速、眼眶发热,手中紧握的手机不停震动——电话那头,是90岁的老劳模、她的父亲童会文殷切而急促的期盼。


童哲


“咱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好,国防实力真正走在世界前列……”童哲声音微颤。七十周年阅兵时,她是在电视前看的,当时已经心潮澎湃;而这一次,她身在现场,那种震撼与自豪,根本难以用言语表达。


“我有幸作为家属代表来到现场,父亲比我还激动。他虽然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亲临,但一定要我替他好好看、仔细看。”这些天,老人甚至学会了用微信发语音,一遍遍嘱咐女儿:多拍点视频,多讲讲现场。


“此时此刻,我不只是一个观礼者,更像是成了一双眼睛——替父亲、替他们那一辈建设者,看着这个由他们亲手参与奠基的、今日盛世中国。”在观礼现场,童哲还遇到了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的后人,两位劳模后代惺惺相惜、感慨万千。她说:“我们的父辈、母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年代,咬牙奋斗、默默奉献,为国家拼尽了全力。”


可这些老劳模,哪怕付出了那么多,却总是谦逊地说:“国家到现在还记得我们,真的不好意思……”他们身上那种无私、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在这一刻显得如此珍贵而崇高。


作为原天津市南开少年宫的老师,童哲在多所学校开展红色课程,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年轻的这一代,对共和国的历史知道得太少了。让他们了解新中国是怎么走来、今天的稳定繁荣多么来之不易——这件事特别重要。”她说。


她常常借助影像资料,带学生回顾中国从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的壮阔历程:“我会告诉他们,从艰难起步到辉煌强大,是一代代人用青春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也会对他们说: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更要以无畏的青春,去捍卫这盛世中华!”


在童哲看来,阅兵不仅是国力的展示,更是震撼人心的课堂:人民的安全感,来自军队的强大;而军队的底气,离不开科技全方位的飞跃。让孩子们看见这些,是为了在他们心中种下信念的火种,激励他们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将来接过接力棒,真正成为支撑民族复兴的栋梁。


历史教师的天安门一课:从传单抗争到大国重器,这条路走了80年


秋日的阳光洒满长安街,“大国重器”压轴出场,全国劳模、天津市第四中学党委书记安媛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看着国产新型武器装备隆隆驶过,这位历史教师不停地拍下照片,各种新式武器的信息她始终关注,她不仅是在见证一场国之盛典,更是在触摸一段滚烫的历史。


安媛


“我是教历史的,但这一刻,历史从我书本中走了出来,如此真切、如此磅礴。”安媛情绪激动地说,她清晰地看到战机掠过长空留下的彩烟,看到年轻官兵坚毅的眼神,那一刻,她想起了自己任教的天津四中——那所从烽火中走来的学校和她身后千千万万正注视着这场盛况的孩子们。


她所在的学校,诞生于辛亥革命的风云年代。1912年,三位辛亥革命军人颜斌、刘汝贤、王崇义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创办了觉民学校,专门教授烈士遗孤和军人子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这群少年学子不曾退缩:他们机智地在电车上散发抗日传单,甚至巧妙地将传单塞进警官的武装带间。民谣里唱:“觉民中学出英雄,国难当头不认㞞,宣传抗战撒传单,唤起民众万万千”。这所被誉为“中华之希望”的学校,虽在1937年日军铁蹄下被迫关闭,但精神的火种南传广东,生生不息。


看着眼前巍巍行进的导弹方队,安媛仿佛看到了一代代觉民学子前赴后继的身影。她说:“从曾经用传单抗争的少年,到今日自主研制的大国重器,这是一条多么艰辛而又壮阔的路。”


她拿出手机拍下一段段视频。“这些都要给孩子们看。”她喃喃自语。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这次观礼不是终点,而是又一个教育的起点。她已经准备好,在9月4日开学第一堂思政课上,告诉孩子们:你们所在的学校,曾有一群少年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你们见证的今天,正是当年他们梦想中的中国。


今年“八一”刚刚毕业,考入军校的三名学生回校交流经验,安媛感到特别欣慰,作为教师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祖国作贡献。


“英雄从未走远,精神代代相传。”安媛说,“我要告诉孩子们,你们就是下一个百年故事的书写者。”阳光照在她胸前代表荣誉的奖章上,熠熠生辉,如同那段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也如同正在绽放的新时代光芒。


正午的阳光为英雄纪念碑镀上金光,阅兵式虽已落幕,但那铿锵的步伐仍在耳畔回响,那浩荡的铁流仍在眼前奔腾。


80年过去,抗战精神的号角依然嘹亮,它穿越时空,回荡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化作迈向复兴之路的磅礴力量。


这号角声告诉我们:历史不容忘却,和平需要守护,未来等待开创,这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未来最美的承诺。

  
相关文章
直击 | 他们,在阅兵现场! 在光影中闪耀抗战精神伟力 如果有人要问,我们在纪念什么 高馨妤、马烨欣旗开得胜!9月2日韦思佳领衔众“金花”出战 破400亿元!202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持续飙红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 先睹为快!托举大国重器的火箭军参阅部队来了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三次综合演练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