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热搜:“70岁的奶奶天天刷手机到凌晨,一验光发现近视2300度。”评论区里很热闹:“爷爷玩手机比我还狠,怎么劝都不听”“一天刷七八个小时短剧,广场舞也不跳了”“沉迷在手机上‘赚金币’,刷一天就三毛三”……
数字化浪潮汹涌,当一些老人在数字鸿沟前寸步难行,另一些却深陷网中,难以自拔,染上了网瘾。
这张网,可能是“孤独”编的。视频主播一声声“家人们”的呼唤,直播间里满脸堆笑的嘘寒问暖,成了填补情感空洞的速效药。空巢老人一边享受云陪伴的慰藉,一边刷着火箭,秒速下单。
这张网,可能是“空虚”织的。一些老人兴趣少、社交窄,把手机当作唯一消遣工具,还指着刷视频赚外快。真能赚:看几百条广告,进账1元。这种“电子搬砖”的廉价获得感,折射出精神生活的贫乏。
这张网,更可能是“算法”撒的。平台投其所好,像不知疲倦的捕鱼船,24小时撒下诱饵。老人们的生活被短视频、直播、短剧填满,在重复推送中,他们渐渐忘了时间,沉迷在温柔的陷阱里。
曾经教我们蹒跚学步的人,现在变成了老小孩。有网友给他们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但老人毕竟不是需要监护的孩童,强制退网未必有效,还可能把家庭关系搞僵。与其生硬地用电子围栏束缚他们,不如用陪孩子春游的耐心,多带老人去兜兜菜场、逛逛公园。真实的人间烟火,才是最好的防沉迷系统。
我们需要更多“银发港湾”。4月7日晚上,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开课。首开中老年班,能学声乐、舞蹈、书画、养生。这些与人联结的活动,是抵抗快消文化的良药。当越来越多老人用剪映制作电子相册,在美篇分享美图攻略,开直播传授书法技艺,数字技术也能展现出治愈的力量。
期待推送机制再多一点人文关怀,把健康养生内容加权推荐,给广场舞视频更多流量。但别太指望算法,也不要都怪它。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为身边的老小孩们提供比算法更迷人的陪伴。
原标题:《家有网瘾老人,怎么办? | 锋面评论》
栏目编辑:潘高峰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