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肖风伟
发展游船项目打造中原版“秦淮河”,信阳的优势、劣势是什么?“淮上红都 山水茶城”的独特文化如何融入其中?如何扬长避短,开辟出展现自己豫风楚韵特色的赛道?日前,顶端新闻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话信阳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军波教授。
顶端新闻:打造游船项目,信阳有哪些优势?
高军波:信阳打造游船项目有三个方面优势:一是水资源优势。水量丰富、可游时间长、丰减可控、水质好。
二是两岸景观资源优势。类型多样、高品质资源占比高,一条河串联自然、人文及文化娱乐景观。
三是信阳市全天候旅游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信阳现有旅游资源和开发的一些旅游产品基本上都是白天,夜经济很少,目前来看夜生活还是比较单调的。比如,有一次有几个外地朋友过来了,第一天晚上吃完饭,带他们去唱歌;第二晚吃完饭干什么就犯了愁,后来得知晚上青年营地有个演出,我们提前就在那占位,买了啤酒想着边看表演边喝,让客人体验一下我们信阳的夜生活,体验我们营地的产品定位,结果人都坐齐了,说好的表演临时取消。那时候也没有松园茶社,也没有其他合适选择,就只喝啤酒了。所以说游船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夜生活选择。
顶端新闻:打造游船项目,信阳存在哪些短板?
高军波:一是景观类型虽然多样,但特色场景、本地文化展示还不突出。就一河两岸的景观而言,要么雄伟,比如俄罗斯莫斯科游船路过CBD时迎面而来的冲击感;要么精美,比如芝加哥豌豆雕塑及一系列的组合;要么科技感,比如说湘江两侧声光电的科技感呈现。目前来看,我们的鸡公山、南湾湖等山水景观及根亲文化等特色底蕴在两岸没有体现出来,包括我们浉河烟火怎么体现,不应该只有喝啤酒。
二是我们浉河上桥多,大部分桥的下面净空太低,对游船项目是有限制的。另外,浉河游船是偏离茗阳阁、茶叶桥,对我们游船项目综合的吸引力是有影响的。当然,技术上应该有解决方案。
三是从目前的产品体系来讲,游船项目和其他项目之间的衔接还有待强化。游船项目是信阳旅游产品体系中的一个,它只是满足特定需求的选项,不能满足游客所有的需要。如游客坐完船之后要干啥?小到坐一个公交,打一个的士,大到吃住,以及与其他夜生活的衔接,比如说坐完船之后要去民宿,能不能完成?等等,是一个配套上的系统工程。
顶端新闻:有的游船项目,做着做着就做成了乘船体验,信阳应如何避免陷入这类误区?
高军波:我觉得应该有两个方面吧。一是市场需求要清晰,项目定位要准确。就我所感受到的来讲,游船项目在信阳应该是有需求的,但投到市场后,游客需要什么样的游船,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产品和体系以满足游客需求,这个要清楚。比如你不能搞成一个轮渡。
二是产品体系的顶层设计与系统衔接。游船项目不太可能成为信阳旅游市场的引流产品。信阳目前的旅游发展态势很不错,但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没有一个明确公认且有影响的市场爆点和引流产品。游船项目则可能是游客来了之后多一个产品类型,多一种体验感受,但你要说来信阳就奔着游船来的,那不太可能。不只是咱这不可能,其他地方也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在投之前,要让这个游船产品体系设计和其他的现有产品体系有一个衔接,甚至和我们主要的引流产品进行一个衔接组合。
顶端新闻:信阳发展游船项目有没有可以对标的城市?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高军波:目前结合我们城市地位、地理区位、资源特色,以及我们本地旅游发展的阶段来看,我感觉没有合适的城市完全可以拿来对标。
借鉴现有发展较好的游船项目,有三个经验:
一是本地化文化赋能。你定位不要和别人攀比,别人卖的东西咱卖不了。发展较好的游船项目的共同特点就是基于立足于本地历史文化的挖掘,来赋能游船项目定位和产品体系。从历史文化上挖掘一些东西来赋能我们的游船项目,我觉得是一个值得参考的地方。
二是内容的组织和迭代升级。游船项目要和其他的项目在内容体系上、在空间布局上形成有机的体系,要相互加持和迭代升级。就是游船项目和我们现有其他的旅游产品项目,在内容上、组织上、布局上,要形成一个有机体,不能散,最好的效果就是相互加持、相互迭代升级。
三是处理好与市场引流产品的关系。不管是秦淮河还是什么其他地方,游船项目都不是本地旅游市场的引流产品,它不是市场爆点,它是一个锦上添花的项目。你要指望它做市场爆点来吸引多少游客,目前看来不太切实际。
顶端新闻:信阳的山水资源、红色文化、豫风楚韵、信阳菜、信阳茶等特色文化,应该如何融入浉河游船项目里?
高军波:我觉得有5个方面可以考虑:
第一个,两岸景观的特色塑造,就是两岸的景观如何通过它的科技感,还有景观的塑造,来融入我们的文化特色。
第二个,游船内部服务项目,它的整体项目定位以及船上的产品服务,要体现我们地域特有文化特色。
第三个,就是文创产品。
第四个,特色旅游线路的开发。比如说这个水岸联票,卖的时候卖套票。如搞红色研学线路,下船后到鄂豫皖博物馆去。将我们的山水资源、红色资源都能体现出来、融入进去。
第五个,强化科技赋能。两岸景观的打造一定是游船项目的关键。要用数字化科技,模拟一些历史上的文化场景,比如说我们生活的古城,西关桥那边还有楚王城的城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空间。
顶端新闻:高铁时代,人们通勤时间缩短,信阳交通四通八达,游船项目能不能将游客留宿信阳?
高军波:将“流量经济”变成“留量经济”,就是让游客留下住宿、消费。这是包括信阳在内,所有的旅游城市,尤其是过境城市而不是目的地城市的一个通病,一个共同的挑战。这是高铁等现代科技引发的“时空压缩”现象使然;譬如原来从郑州到信阳,你来了当天就回不去了。而现在,游客不但可以回去,还可以继续向南到武汉。我们信阳现在虽然定位旅游目的地城市,但更多的表现为一个过境城市。过境城市现在最痛苦的就是这一点,留不住人,所以“流量”变“留量”是所有旅游城市的共同挑战。
我们信阳现在该怎么办呢?面向人流量还不足,要先做大基数,要在“流量”和“留量”两头都发力,提高人流量总规模,提高留量的占比、留宿的占比,这样两头发力才有可能让信阳的旅游效益更好。
顶端新闻:游船项目对信阳的旅游,有什么样的意义?
高军波:第一,促进了业态的创新融合,上面也提到了游船项目让整个信阳旅游产品服务体系和旅游业态得到了完善和丰富。同时业态的丰富也拓展了我们的旅游体验,实现了从水到陆、从陆到水,从观光打卡到深度体验的转型升级,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它让我们整个产品体系完整程度得到了一个大的提升,产品体系提升了,那么业态自然而然就丰富了,业态丰富了,后边的一些创新发展科技带动肯定也会提高。
第二,提升了经济效益。让原来的白天旅游延长为全天候停留。如果仅仅是白天的话,游客待5个小时就离开了,如果游客晚上要坐游船,他不只是加5个小时的停留,晚上可能不走,还要住房呢,这个经济效益可能会成倍的增加。
第三,全域旅游的激活。游船它不只是增加一个旅游项目,更是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打通了水陆连接,让我们的游客旅游时间更长、空间更广。营造一种可能,先看茶山,再玩河水,山、水、城的有机组合就形成“青春信阳”的形象。山上植物景观,水边历史文化,城中烟火人文,如何赋能到游船产品体系上,游客下游船想爬山,山上回来要进城,从而让整个市场都有了活力,激活全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