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锟铻”机器人舞动高原 智能骨科扎根藏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11:40:00    

智能之光,照亮高原医疗新征程

金秋送爽,格桑花开。时值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在这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时刻,一场跨越山河的智能医疗援藏行动在世界屋脊精彩上演,为“双周年”庆典献上了一份科技与关怀交织的厚礼。

8月24日,晨光初照怒江河畔,“国家临床中心科技志愿服务行西藏行——关节专项能力提升行动”在那曲市比如县正式启动,为“藏北江南”注入智能医疗的暖流。当日成功完成的两台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不仅实现了比如县在智能骨科领域“零的突破”,更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这片高原大地悄然生根——藏北的骨科诊疗从此迈入精准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这是一次跨越山河的牵手。在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简称“国家临床中心”)统筹协调下,宁波市第六医院作为核心技术支撑单位,在浙江省援藏指挥部宁波工作组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元化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与比如县人民医院共同携手,将前沿智能医疗技术带上天路,送进雪域高原。

8月24日,在比如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内,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骨科专家南少奎主刀,在“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为一名70岁的患者成功实施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该手术创下西藏医疗三项纪录:中国海拔最高的机器人辅助单髁置换术、西藏首例机器人辅助单髁置换术、西藏县级医院首例机器人辅助单髁置换术。

患者家属顿益曲旦难掩激动之情,他说:“感谢县医院和远道而来的专家,也感谢深圳公司带来这么先进的机器人。我父亲在前期义诊时发现需要手术,今天一切顺利,听说这是那曲第一台机器人辅助手术,我们感到非常幸运。他终于能恢复正常行走,告别十多年的膝关节病痛。”

顿益曲旦提及的机器人,由元化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其命名取自古代宝剑“锟铻”,寓意坚毅与精准——正如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艾俐所言:“我们希望它在切骨时,如锟铻剑一般迅捷、锋利和完美。”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培育的前沿科技企业,元化智能在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将其创新成果带到西藏,是深圳科技援藏、助力民族地区医疗发展的生动实践。

宁波市第六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黄哲宇(右二)正在分析影像,同比如县人民医院医生讨论病情,践行“传帮带”。记者 万靖 摄

事实上,“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正不断迭代升级、拓展能力边界——2023年3月,其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系统(新增髋关节适应症)获批上市,成为首个国产自主研发的髋膝关节一体机;2024年7月,其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系统(新增单髁膝关节适应症)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通过NMPA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特别审查程序的髋膝单髁三位一体,可进行多适应症的全关节骨科手术机器人。

这不仅是一款设备的技术飞跃,更是一次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锟铻”的出现,打破了国外巨头在该领域长达数十年的垄断。其核心的导航定位精度达到亚毫米级,媲美国际顶尖水平,并已成功适应高海拔地区低温、低压、低氧的极端环境——自2023年在日喀则辅助开展首例膝关节置换手术以来,已在我区成功辅助完成近百台骨科手术,成为雪域高原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智能战友”。截至目前,“锟铻”的总成绩单也很亮眼,已成功辅助完成超5000例临床手术,并创下全球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纪录。

“智能设备的意义,不在于替代人类,而是延伸医生的双手,让优质医疗跨越地理的阻隔。”李艾俐情真意切,“在偏远地区,高质量医疗资源往往稀缺。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的引入,不仅能提升手术精度与成功率,还可通过系统化培训帮助当地医生掌握先进技术,逐步建立自主诊疗能力。”

从南海之滨的创新热土,到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科技之光穿越山河,照亮了无数渴望健康的生命。这不仅是手术机器人的远征,更是一个关于智慧、勇气与关怀的故事。元化智能正书写着精准医疗的新篇章,温暖每一处曾被距离阻隔的角落。

甬藏情深,智慧医疗播种新希望

从东海之滨到藏北那曲,宁波对比如的医疗援藏已延续10个批次。今年1月,宁波市第六医院与比如县人民医院签订骨科疾病对口帮扶协议;7月,宁波市第六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黄哲宇作为首批柔性援藏医生,驻点比如县开展两个月的医疗帮扶。

初到比如县,黄哲宇在10天内跨越县域及周边两县,随访近千名患者,发现其中200余名患者亟需关节置换手术。他生动地比喻:“传统手术像在暗室中绣花,依赖的是医生的经验和手感。而现在,手术机器人为我们点亮了无影灯——能实时监测患者体位变化,以亚毫米级的精准度进行操作,极大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与准确性。”

8月24日,在“锟铻”机器人的辅助下,黄哲宇为一名受膝关节疾病困扰近8年的患者成功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他感慨道:“高海拔地区低氧、温差大,向来是精密医疗设备的‘天然克星’,电子元件的稳定性、机械臂的运行精度都面临严峻挑战。此次手术的成功,印证了元化智能真正从临床痛点出发进行技术攻坚,实现了手术机器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应用,为推动行业进步贡献了实实在在的创新力量。”

宁波市第六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王欣表示:“医院已全面启动智慧骨科援藏计划,将持续派遣医疗骨干驻点帮扶,助力比如县打造藏北首家县级智能骨科专科医院;将依托国家骨科临床中心资源,共建‘云端手术室’,常态化开展机器人手术示教与远程指导,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云端共享。同时,为比如县培养一批能独立操作智能设备的当地医疗骨干,让智慧骨科技术在西藏扎根结果。”

比如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正在为“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机械臂做术前准备。记者 万靖 摄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愿景,不仅赢得了受援地区的高度认可,也从实践层面拓展了浙江援藏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浙江省援藏指挥部副指挥长,比如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葛焕说:“此次行动不仅是国家临床中心将尖端技术向边疆地区的辐射实践,也是浙江以‘智慧骨科’为纽带深化对口支援的创新探索。通过‘技术下沉+人才培育’双轮驱动,将东部医疗优势转化为西藏健康发展动能。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历史时刻,这项行动更显意义非凡,是全国支援西藏、共同迈向现代化的鲜活例证。”

科技赋能,远不止工具的更迭,它更是一种跨越山海的人文力量。在这场奔赴中,智能手术机器人不仅点亮了高原的“无影灯”,更点亮了患者的希望与生命的尊严——让精准医疗突破天堑、落地生根,让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在雪域高原共同呼吸。这是一次医疗援藏模式的深刻进化,也是科技向善最温暖的注脚。

众志成城,守护生命的诗与远方

8月24日,比如县人民医院会议室内,两场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通过多平台实时直播,吸引全国1.4万名骨科专家在线观摩。

屏幕那端,是关注与期待;屏幕这端,是责任与践行。

手术中,医生正根据机器人提供的参数做调整。记者 万靖 摄

“我们希望通过线上教育平台,让全国骨科医生掌握先进理念与技术。”国家临床中心执行主任王松俊介绍,“近年来,中心持续在全国多地开展技术帮扶,线上依托中心教育平台,年均开展280余场手术直播,累计观看量突破1300万人次。”

国家临床中心成立于2019年,经国家科技部、卫健委、药监局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批复建立,是我国骨科与运动康复领域唯一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心始终以临床需求与转化应用为导向,致力于推动临床研究、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整个学科的发展。

该中心还肩负着原始创新的使命——在关键器材与装备的研发中,始终坚持“国人适配、国产替代、国际竞争”的目标。这一战略,也为参与本次行动的本土企业元化智能的技术发展路径提供了坚实支撑。

而元化智能也以硬实力回应信任——2022年8月,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单位;2024年8月,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入选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遴选的第十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2024年8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公示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优胜单位”中,元化智能凭借“智能全骨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脱颖而出,成为“智能辅助治疗产品”重点攻关方向优胜企业;2024年9月,元化智能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事实上,这已不是国家临床中心首次走进比如县。早在今年4月,该中心就联合宁波市第六医院开展“科技志愿服务行——显微外科标准化建设西藏行”活动,在为期三天的义诊中,志愿团队为340余名群众提供免费诊疗,筛选出8例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并成功手术。

“此次帮扶不是‘一次性’支援,而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的重要实践。”国家临床中心切实履行承诺,再度筹划并实施此次关节专项能力提升行动,践行“技术普惠、技术下沉”的初心。

从新疆到黑龙江,从河南到浙江……近年来,“科技志愿服务行”已走过大江南北,通过学术交流、手术示教等形式,真正实现“示范一次、联动一次、提升一次”的辐射效应。

医生正在使用机器人核对手术精准度。记者 万靖 摄

而这一次,它站在了世界屋脊。“作为国家骨科领域的‘国家队’和‘排头兵’,我们肩负着推动全国骨科均衡发展、服务人民健康的使命。此次入藏,我们不仅要带来先进的智慧骨科技术,更要把这些技术‘种’下去,让它们在高原落地生根。”王松俊说,“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我们能够将最先进的智能骨科技术带到雪域高原,是对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献礼,更是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具体行动。”

科技自有温度,医学自有情怀,当两者同时降临一片土地,改变的不仅是诊疗的精度,更是生命的质量。

记者手记:

在藏北高原,一场智能医疗的“破冰之旅”正在悄然发生。而这场变革的核心推动者之一,正是来自深圳的元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及其自主研发的“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

作为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杰出代表,“锟铻”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长期垄断的僵局,更以亚毫米级的精准操作、适应极端环境的稳定性,成为高原医疗的“拓荒者”。它的命名源自古代宝剑“锟铻”,寓意着锋利与坚韧——这正是元化智能技术内核的写照:以精准切割病痛,以坚韧扎根边疆。

在比如县人民医院手术室,记者目睹了“锟铻”如何在高寒低压的环境中稳定运行,如何通过实时导航为医生“点亮无影灯”。患者家属顿益曲旦的激动之情,不仅是出于对父亲康复的期盼,更是对科技赋能医疗的震撼与感激。这一刻,“锟铻”不再只是一台冰冷的机器,而是连接东部技术与西部需求、现代科技与民族关怀的桥梁。

比如县人民医院一角。记者 万靖 摄

元化智能的雄心远不止于单点突破。从髋膝关节一体机到多适应症全关节解决方案,从平原临床到高原极端环境验证,其技术迭代始终紧扣“国产替代”与“临床实用”两大主线。更值得称道的是,企业并未将技术局限于高端医院,而是主动走向边疆,参与国家援藏战略,让创新成果真正惠及最需要的人群。

创始人李艾俐的一句“科技的意义在于延伸医生的双手”,道破了智能医疗的本质——不是取代人性,而是放大医者能力,让优质资源跨越山海阻隔。在元化智能的身上,记者看到了一家科技企业的理想主义:以技术之名,践行“健康中国”的使命;以创新之刃,划破地域与资源的壁垒。

这场西藏行的意义,早已超越一场手术或一次帮扶。它是国产高端医疗设备走向成熟的宣言,是科技援藏模式从“输血”到“造血”的升级,更是中国企业以自主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注脚。元化智能,正用它的“锟铻之刃”,在雪域高原刻下精准医疗的新刻度,也让人们看到:科技向善,终将照亮每一个渴望健康的生命。

  
相关文章
“锟铻”机器人舞动高原 智能骨科扎根藏北 西藏日喀则市仲巴县发生3.8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AI智能学习助手来了!《学法大视野》增值服务开启预售 李君兰:机器人产业从“好酷”回归“好用” CVT领衔!雷沃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精准赋能“三秋”节本增效 宏济堂中医药智能工厂:致力打造数据驱动型医药中间体独角兽企业 | 项目提升看商河 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110% Meta市占率超七成 黔醉多酒业第四届大美青海之旅圆满落幕:高原酱香与壮美风光的完美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