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太空种子”勾勒科技兴农新图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7:16:00    

在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面选育基地,郭锐为参加科普活动的小朋友签名赠书(资料照片)。


中国航天农业传来多个喜讯——

航天生态农产品三大团体标准发布,航天育种作为核心科技手段已在全国多地形成示范效应。

西藏自治区错那市牧草种植试验的6个品种已经全部安全越冬,目前长势良好。

一批“太空旅行”归来的高原特色作物种子将进入地面选育阶段,3年到4年有望选育出我国第一代“太空青稞”。

甘肃天水紫苏的选育已进入第二代,千粒重增加了20%,植株分蘖能力明显增加,“航小苏”也在加快选育。

……

近日,关于我国航天农业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机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航天育种种质资源研究课题组组长、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郭锐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作为引领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航天育种备受关注。请介绍航天育种发展的现状如何?


郭锐:航天育种又称太空育种,其重中之重是地面选育。在航天育种的地面选育工作方面,中国是世界的领跑者,陕西走在全国前列。走在前列的背后,不仅是陕西雄厚的航天科技实力的体现,还是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填补相关科技空白,推动航天育种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动实践。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把600多份植物材料送上太空,选育出了2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在全国各地建立农业产业园、示范园等形式进行推广种植,将航天技术积极应用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作为核心科技手段,航天育种已在全国多地形成示范效应。例如,米脂县的“米谷1号”“米谷2号”系列品种,2020年5月搭乘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返回地面后进行了系统地面选育和南繁加代选育,历经5年完成了第八代地面选育。“米谷1号”已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张家口分中心出具的DUS测试报告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出具的抗病性鉴定报告,正在进行国家新品种登记;田间表现亩产320公斤以上,生育期125天左右,具有良好的抗旱、抗病能力和增产潜力,适宜在陕西北部地区及同类地区种植。


“米谷2号”“米谷3号”系列品种已进入高代材料鉴选期和DUS测试期。2024年,“米谷2号”“米谷3号”系列品种在米脂县示范推广15万亩,在靖边县、子洲县示范推广1.2万亩。


目前,全国航天育种品种推广面积累计超过1.5亿亩,实现经济效益约3600亿元人民币,技术应用从平原向青藏高原等极地区域纵深拓展。


记者:航天育种技术的应用在青藏高原等极地区域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


郭锐:2024年6月,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合肥高新区太空科技研究中心共同合作,带着精心选育的6个品种的航天育种牧草种苗,在位于海拔4380米的西藏自治区错那市开展牧草种植试验。经历了漫长的冬季,这些牧草已经全部安全越冬,长势良好。


前不久,一批搭乘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的高原特色作物种子,交到我们手中。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联合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地面选育,3年到4年有望选育出我国第一代“太空青稞”。


这些高原作物由山南市农业农村局精心筛选,均为适应高海拔和强紫外线环境的优质材料。这些种子在太空环境中接受了宇宙射线、微重力等极端条件诱变,基因序列可能发生改良,为后续选育抗逆性更强、营养价值更高的新品种奠定了基础。此次合作将建立“西安技术指导与实验分析+山南田间选育与推广”协同机制,为高原种子提供从太空诱变到地面培育的全链条技术支持。


近年来,让“太空种子”在青藏高原等极地区域生根发芽、推广种植,是我们团队科研工作的重点。虽然太空林木草灌的选育过程见效慢,但其长远价值不可估量。我们想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我国航天科技发展带来的实惠。


记者:随着航天生态农产品三大团体标准的发布,航天育种产业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郭锐:航天生态农产品领域通用技术要求、科技园区要求、加工企业标准三大团体标准的发布,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标尺”和“指南”。这些标准的发布,将推动航天育种产业实现规范化生产、提升品牌价值、整合产业链,进一步对标全球生态农业趋势,为后续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在今年5月将召开的第三届全球食品饮料论坛中,我国航天育种成果将得到展示,推动国际合作再上新台阶。


作为国内航天生态农产品评定的权威机构,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陕西科技资源优势,加快技术研发与转化,建立跨区域协同机制等,推动技术经验转化为行业规范,并通过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普及标准应用。


同时,我们将联合国家超算中心等机构,搭建航天农业科技生态总部基地,整合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智慧农业新范式。


航天生态农产品产业不仅是科技与农业的融合,还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随着航天生态农产品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技术迭代加速,中国有望在全球生态农业领域占据引领地位,让“航天科技、太空能量”惠及全人类。


来源:群众新闻客户端

  
相关文章
“太空种子”勾勒科技兴农新图景 在上海也能体验“登陆月球”,这个航天主题展解锁新玩法 抓农时 促生产 贵州肇兴侗寨:旅游业助推下的成功转型 旅居云南/山水澄江绘就旅居新图景 多元业态赋能诗与远方 【央媒看玉泉】呼和浩特:学习航天知识 点燃航天梦想 国家航天局:促进航天技术高水平应对气候变化 全民阅读研究论坛在太原举办 朱永新张春林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