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物“带土”出展 让公众离考古更近——东北首家考古博物馆试运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7:03:00    

展柜中,原本设在马鞍桥山遗址考古工地上的临时展厅也原封不动地“搬”进了辽宁考古博物馆。

核心提示

东北首家考古主题博物馆——辽宁考古博物馆近日试运行,数百件曾深藏库房的文物走上展台,入驻改造后的办公楼。该馆虽没有恢宏的建筑,却以“三专属”理念吸睛:藏品专属考古出土、展览专属学科前沿、服务专属研学交流。“东方既白”和“源·远”两大特展运用全息投影、数字体验等科技手段,让红山文化成为绝对主角。尤为特别的是,馆方将考古工地的临时展厅“搬迁”入馆,实现展柜文物“带土”出展,开启专业考古走向大众的新路径。

20多年前出土的战国文物

“七鼎六簋”首次成套亮相

不是让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沉睡在仓库里,而是通过博物馆这一平台展现在观众面前;不是另起炉灶、重新建设新馆,而是利用旧有办公楼改造布置、展陈设计。日前,东北地区首个专业考古博物馆——辽宁考古博物馆开始试运行。该博物馆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下简称“省考古院”)建设并主办。

辽宁考古博物馆目前在展的3个展厅里,大部分文物都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展厅中,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墓地出土的七鼎六簋仿铜陶礼器被摆放在了显著位置,它们整齐划一,造型别致,共同讲述战国时期,辽西这片大地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交流。

东大杖子古墓群是战国时期的一处古遗址。1999年,东大杖子古墓群被发现,此后,考古人员展开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成套的大型精美燕文化铜礼器、铜车马器、兵器、仿铜陶礼器、玉器,以及嵌金曲刃青铜短剑等珍贵文物。此前,虽有一些东大杖子出土文物在其他博物馆展出,但像这次成套展出反映当时礼制制度的“七鼎六簋”,尚属首次。

40多年前,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出土的一件陶罐也摆在了展厅内。据悉,这也是该件文物首次亮相。

4月10日,记者在辽宁考古博物馆内看到,一层至三层办公楼已经改造为布局精巧、设计大气的博物馆展厅。从一层至三层,“源·远——红山文化考古最新成果展”“东方既白——我们是生生不息的红山人展”“关山·与共——辽宁长城文化展”3个主题展览各居一层,风格各异,每个展厅单次最大承载人数为30人。

辽宁考古博物馆2023年开始筹备建设,所用场馆为省考古院办公楼旧址。该院迁至新址后,旧有办公楼即着手改造。据悉,按照改造计划,五层办公楼每层都将改建为一个主题展厅,借助省考古院2万余件院藏文物及大量考古出土标本,主题式、场景式展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厚重且悠久的历史文化。

“节约办馆”不仅仅体现在旧办公楼的二次利用上,还体现在对原有展厅展柜的“一物二用”。

马鞍桥山遗址位于朝阳市建平县内,是一处红山文化早期遗址,2019年至2024年,省考古院在此进行了连续5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当时,为了让公众及时了解考古发掘情况,省考古院在考古工地旁设置了临时展厅,将最新发掘出土的文物进行全方位展览展示。

记者在辽宁考古博物馆内看到,马鞍桥山遗址出土文物不仅成为“源·远——红山文化考古最新成果展”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原本设在考古工地上的临时展厅也搬进了博物馆,实现了展柜的二次利用。

独立展柜中,马鞍桥山遗址出土的一个高不足3厘米的“石雕跽坐人像”借助全息数字技术进行360度展示。作为红山早期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石雕跽坐人像”双膝弯曲,臀部坐在脚踝上,珍贵且魅力十足。据悉,这件文物在考古工地的临时展厅中也是重点展品,此次原封不动地“搬”进了博物馆。

省考古院院长白宝玉表示,对展览资源的再次利用,是打造整个考古博物馆的主导思想之一,此举既丰富了考古博物馆展览内容,也节约了展览成本,实现了一举两得的最佳效果。

聚焦红山,解锁史前奥秘

服务青少年研学

与综合博物馆不同,辽宁考古博物馆“小而美”“小而精”,瞄准“三个专属”办展方向,即藏品专属考古出土、展览专属学科前沿、服务专属研学交流。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史前时期重要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距今6500年至5000年,我省朝阳地区的牛河梁遗址属于红山文化中晚期,被确定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代表。因此,红山文化成为辽宁考古博物馆重点展陈的内容。我省多个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成为展览中的亮点。

在现有展览中,位于二层的“东方既白——我们是生生不息的红山人展”和一层的“源·远——红山文化考古最新成果展”均以红山文化为主题。省考古院研究馆员王宇介绍,二者不同的是,前者主要面向青少年儿童,展陈设计通俗易懂,活泼明快;后者则面向对考古学和红山文化感兴趣的观众,展览通过严谨的表达、精确的注释,将红山文化今年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展示出来。

积石冢是红山文化典型标志之一。什么是积石冢?积石冢又是如何建造而成的?“东方既白——我们是生生不息的红山人展”在积石冢模型的旁边,特意通过屏幕,用一段时长2分钟的动画视频,生动模拟展示了积石冢营建全过程。

红山人是红山文化的主题。红山人到底长什么样?他们的死亡年龄有多大?他们都患有什么疾病?为了让青少年儿童了解这些隐藏在文物里的信息,策展人特意设计了“为红山人体检”这个互动环节,观众只要轻触展示屏,就能看到还原后的真实红山人样貌,并看到一张专属于红山人的数字体检表。

据悉,作为省考古院建设的研学交流中心,目前,辽宁考古博物馆仅开放3个展厅,且只接待研学团队,并采取预约制。

(辽宁日报 记者 朱忠鹤)

  
相关文章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入围全国热门博物馆百强与专题馆前20! “新教育实验作品”走进法国语言与文化学术图书馆 沈阳博物馆展出易县大北城宋辽金银器 希腊大楼外发生爆炸!有哪些细节? 江西省南昌市多方面简介 北京这些博物馆、景区临时关闭!一文梳理 湖南省邵东市多方面简介 文物“带土”出展 让公众离考古更近——东北首家考古博物馆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