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区作为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在繁华都市的肌理深处,镶嵌着许多城中村,这里也是许多异乡人在汕头的落脚地和生根处。过去,城中村巷道交错、管理复杂,曾让居民皱眉叹息。如今,从楼栋到巷道,从社区到城市,一场以党建为引领的治理变革,正悄然重塑着这些“都市里的村庄”,将“治理难点”转化为“幸福亮点”。
清晨的阳光刚洒进陈厝合,40岁的蔬菜配送员纪丽弟已穿戴整齐,变身“党员楼长”,开始逐层巡查。这栋6层高的居民楼,住着38人,纪丽弟就是这里的“大管家”。谁家管道老化漏水、哪户新搬入人员需要登记、楼道杂物是否清理……他都了然于心。一次,深夜3点多,一名住户因身体不适敲开他的房门寻求帮助。纪丽弟立即将其送到医院,不仅垫付了医药费,还守着住户打点滴到天亮。
“都是街坊,互帮互助应该的嘛!有些住户孤身一人,有困难的时候没人帮忙,我搭把手,他们就少点麻烦。”纪丽弟微笑着说。
像纪丽弟这样的“楼长”,在龙湖区已不是孤例。他们从热心党员、退休干部、优秀租户中推选而出,成为政策“宣传员”、信息“收集员”、矛盾“调解员”和安全“守护员”。
在珠池街道的永安社区,“党员巷长”丽芳姐每天穿梭于巷道中,倾听群众的家长里短,协调着三线整治、垃圾摆放等大小事务。哪家有困难,她都第一时间上门关心。“这条巷子就是我的‘责任田’,”丽芳姐走在整洁的巷道说:“看着它一天天变好、变美,街坊们安心,我累点也值。”
“楼长”扎根楼栋,“巷长”守护巷道,共同织密了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他们敏锐感知基层的“温度”与“脉动”,让党组织的根系在城中村最深处牢牢扎下。
楼长巷长的“微治理”,是龙湖区开展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三强三联三促”专项行动的缩影,也是汕头龙湖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为汕头城市层面破解城中村治理困局提供了经验与启示。当组织链条串联起治理末梢,当先锋力量激活了基层细胞,再复杂的“城中村”也能找到通往和谐美好的治理路径。
老住户陈丽妆深有感触:“以前觉得乱糟糟,心里不踏实。现在,看到楼长巡查的身影,看到巷子干净整洁,心里就特别暖、特别稳。这里真正成了我们的家。”
南方日报记者 郑淼鑫 通讯员 汕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