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米汽车爆燃事件,车主、车企谁之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5:30:00    

小米车辆爆燃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中,此前有自称系车乘人员家属的网友表示,“3月29日晚车辆撞击护栏导致车门锁死,电池爆燃,车上三人活活烧没了。”此消息一出,全网哗然。

(网友发布的事故车辆)

小米车辆爆燃事件发酵后,4月1日,小米集团(01810.HK)午后持续跳水,截至收盘跌幅为5.49%,报46.50港元,市值1.21万亿港元。相较3月31日,市值大幅缩水近700亿港元。

4月1日中午,小米对此事进行了公开回应并公布了向警方提供的车辆事发前的驾驶记录。记录显示。该车一直在使用智驾功能,小米汽车已经提前对风险进行了提示。

(小米官方回应)

4月1日晚,其中一名遇难者的母亲发布微博对此事进行回应称:“车辆烧成如此,但是车门完全紧闭,AB柱都是完全没有变形的,车门确实是打不开的。”

(遇难者母亲微博回应)

面对网友和遇难者家属的质疑,小米随后对事发时车辆车速进行了再次回应:“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持续行驶,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约为97km/h。”

但是从驾驶记录可以看出,仅在系统提示之后的1秒后,驾驶人就接管了车辆进入人驾状态,并迅速作出了反应,可即便如此也已经晚了。实际上,就算拥有丰富驾驶经验的老司机都很难在3秒内精准地完成环境感知、迅速作出判断和反应。若驾驶经验不足,慌乱中更难进行正确的操作。所以就算进行了提示,也难以避免这场灾祸。

与此同时,遇难者家属母亲对于“为什么车辆在撞到护栏后会自燃?为什么车门会锁?”等也提出疑问,而这些问题也是诸多网友所关心的。此事一出,引发了对于新能源汽车智驾系统、电池安全以及内饰设计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和讨论。

关于此事件,网上现在普遍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就算是现在智驾技术已经越来越完善,大家仍不应该过度依赖于智驾功能,尤其是在夜间行车时更应该谨慎驾驶。而且关于“车门无法打开”这一问题,车企从研发设计时的安全角度出发,也的确应该为此事负责。

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事发时车辆撞击时速已达97km/h,就算是普通燃油汽车,按照这个速度撞击,也难逃此劫。还有网友对此事进行分析,事发时处于深夜,武汉出发在安徽出事,几百公里的距离,是否存在疲劳驾驶也未可知,因此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小米。

此前行业内对于自动驾驶的分级主要是:L1级至L2级为辅助驾驶;L3级及以上为有条件的自动驾驶;L4级,在绝大部分场景下车辆可实现自动驾驶,且不需要驾驶员干预,系统能自行做出判断;L5级是完全自动驾驶,不需要驾驶员和方向盘。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定义的L3级及以上为高阶智驾,但因法规限制L3级未落地,当下行业多将具备城区NOA功能视为高阶智驾标志。据其他媒体报道,真正划分责任在驾驶员还是车企的分水岭,是L3级。搭载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一旦发生事故,将由车企负责。现在很多车企为了规避风险,把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宣传成“L2+”“L2.5”甚至“L2.999”。

目前,事故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但是这次的事故不仅为此前一直在大肆宣传智驾功能的新能源车企敲响警钟。也再一次提醒驾驶人,不要过度依赖智驾,时刻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齐鲁壹点)

  
相关文章
早读|今天下午迎清明假期出行高峰;“山西姥爷”抵达深圳续写温暖故事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庆伟吊唁缅甸地震遇难者 小米汽车爆燃事件,车主、车企谁之过? “人没了”,3人身亡!男友发声:女友遇难,两人只差一个婚礼!小米通报细节 争分夺秒开辟绿色通道 警灯闪耀护航生命诞生 小米公开回应 SU7交通事故细节公布 核载7人竟塞进17个娃!超员“黑校车”被查获 小米集团营收3659亿创新高 今年将投超70亿加码AI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