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由民进党强硬推动的所谓“大罢免”闹剧落幕,中国国民党即将迎来关键的党主席改选。这场选举不仅关乎党内权力交接,更牵动着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布局。
卢秀燕(左)与朱立伦
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日前公开恳请由党内呼声最高的台中市长卢秀燕接任党主席,却被其拒绝。卢秀燕被外界誉为“妈妈市长”。她回绝说,自己希望当下留在台中专心市政,“最困难的时候妈妈会留在家,这是我的承诺,我会说到做到,也因此我无法参选党主席”。她强调党主席应该通过公开选举产生,而非指定接班。
卢秀燕是蓝营参选下一次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最热门候选人,由她担任国民党主席,有利于资源整合,以及未来选战团队的建立与锻炼。不过,卢秀燕明年台中市长任满,而她离任后到下一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间还有一段“政治空窗期”,卢秀燕参与选战的手牌也就变少,因此需要未来的国民党主席与她精诚合作,并毫不动摇地支持她参选到底。否则,岛内政治局势瞬息万变,潜在的竞争者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她的政治前景。
卢秀燕公开拒绝朱立伦,背后有哪些考量?
在考虑到上述这些潜在的“政治危机”的情况下,卢秀燕依然拒绝接任国民党主席,也说明一点,当下若仓促接任国民党主席所带来的麻烦,要比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还难处理。
例如,卢秀燕在接任国民党主席后要面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目前不少国民党基层党工因在所谓“大罢免”中涉嫌幽灵连署被民进党当局羁押一事。民进党当局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而且也有一些被捕党工已经认罪,调查与审判结果会如何,甚至作为国民党主席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到什么地步,无人知道。卢秀燕自然不愿去处理这样的“大麻烦”。
此外,被民进党当局破坏的各县市国民党基层组织如何重建,以及维系党务资金如何筹措等等问题,都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处理不好甚至伤及自身。而卢秀燕性格审慎,自然不愿意冒险。
因此,卢秀燕当下的策略,也就变成支持一个她最信任的人当选国民党主席,由其主持具体的工作,未来也成为她参选的最好“助力者”。目前,所有宣布参选国民党主席的候选人,大多都以全力支持和辅助卢秀燕参选下一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为目标。卢秀燕所希望的合作模式,就如同当年吴伯雄担任国民党主席、扫除党内障碍、全力帮助马英九当选一样。所以,对于卢秀燕而言,当下最优选的政治动作,就是全力支持一个能帮助自己的“吴伯雄”当选国民党主席。
多强争霸,谁将问鼎国民党主席?
目前,已有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彰化县前县长卓伯源、前民意代表郑丽文,以及现任民意代表罗智强等多人宣布参选国民党主席,而潜在参选人还有担任过国民党副主席的前台北市长郝龙斌,以及现任嘉义市长黄敏惠等人。另外,支持蓝营的意见领袖赵少康参选的呼声也很大。
根据一份3万名蓝营支持者在线投票的结果,这些人中支持度最高的,是有“蓝营女战将”这一美誉的郑丽文。
郑丽文其实是民进党出身,因不满意民进党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作派,而转投国民党。因此,相比传统的国民党人,郑丽文更有冲劲,而且她的政治敏感度和政策论述能力都非常出众。
例如,郑丽文在近期的一次专访中明确喊出自己就是中国人,且表态国民党就是“自我认同为中国人”的政党,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支持者可以离开。这与当下很多国民党人不敢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态度截然相反,可谓态度鲜明,敢说敢当,与党内怯懦氛围形成强烈对比。
此事还显示出郑丽文的政治敏感度,因为她从台湾网红“馆长”日前大陆行所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中,观察到台湾社会的舆论其实在发生变化。
过去,绿营控制舆论、修改课纲,一边大搞“去中化”教育,一边对于大陆抹黑无所不用其极,令台湾社会对大陆的片面刻板印象越来越强。不过,随着大陆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的崛起,尤其是科技领域的强劲发展,以及网民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台湾年轻一代人对于大陆的认知产生了显著变化,很明显感受到大陆在各方各面的影响力,再加上国际局势的变化,过去民进党当局“媚美”叙事在现实层面破产,舆论趋势已然形成。
这些都显示台湾的民意在变,不再是民进党当局可以轻易操控的,郑丽文则相对敏锐地抓住了这些变化,也因此跻身前列。当然,国民党的选举文化还取决于地方组织动员、党内的势力博弈等等,各种不确定因素还在叠加,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丨许亿
排版丨赖信宏
编辑丨陈淼松
审校丨黄海宁
监制丨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