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泰的15亿元证券投资计划刚发布,市场上的质疑之声就不断,在周末“两日游”后即宣告终止,公司解释称,是要聚焦主业。但查阅财报不难发现,公司仅今年上半年就花了202亿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甚至超过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金额。
15亿证券投资计划“急刹车”,前期炒股收益如何?
8月24日晚,江苏国泰(002091.SZ)公告披露,决定终止使用闲置自有资金15亿元设立子公司开展证券投资。公司称,这是基于进一步聚焦主业、谨慎投资及提高投资者分红回报等考虑。
此次证券投资计划从公告到终止,只用了两天时间。
上周五(8月22日)盘后,江苏国泰公告称,公司(含下属公司)拟使用合计不超过18.306亿元(含已使用额度3.306亿元,或投资时点等值外币)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
其中,子公司紫金科技拟以15亿元投资设立子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拟投资方式包括新股配售或者申购、证券回购、股票及存托凭证投资、债券投资等,额度在授权有效期内循环使用。
江苏国泰称,此举可以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丰富闲置自有资金的投资方式,为公司和股东谋取更高的投资回报。该证券投资议案获得公司董事会全票通过。
但这引发了市场对公司“不务正业”的广泛质疑,两天后江苏国泰发出终止公告。江苏国泰在终止公告中披露了前期证券投资具体情况,包括申达股份(600626.SH)、朗诗绿色管理(00106.HK)、天际股份(002759.SZ)。
根据历史公告,2018年,江苏国泰认购申达股份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投资成本为6000万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截至2023年末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1055万元,因此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约4945万元。2024年公司出售了一部分申达股份股票,剩余部分的投资成本为5060万元,到2025年6月末账面价值为3630万元。
2023年,江苏国泰控股子公司瑞泰新材(301238.SZ)参与认购天际股份非公开发行的A股股票,投资成本为2.80亿元,持股比例为5.99%,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2024年,天际股份因计提大额商誉减值以及主要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等出现巨额亏损,瑞泰新材确认投资损失8141.55万元,2025年上半年又确认投资损失313.75万元。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91亿元。
江苏国泰强调,上述证券投资系公司前期基于战略规划,长期持有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股票,并非以短期买卖股票套利为目的,公司后续将逐步择机退出。
上半年花202亿元买理财,却要发债募资还贷
前述被紧急叫停的15亿元证券投资计划,仅是公司此波闲置资金投资的“冰山一角”。
江苏国泰董事会8月21日审议通过,同意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拟使用不超过120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此外,公司(含子公司)拟使用不超过28亿元暂时闲置可转债募集资金(含利息)进行现金管理。前述三笔闲置资金操作,上限合计超过160亿元。
这一金额甚至超出上市公司市值。截至8月22日收盘,江苏国泰股价报收于7.6元/股,总市值为123.7亿元。8月25日,公司股价涨停,总市值为136亿元。
从近年财报来看,江苏国泰2023年、2024年因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支付的现金分别为169.13亿元、272.82亿元,这两年确认的理财产品收益分别为1.53亿元、1.10亿元。
仅2025年上半年,公司就支付了202.42亿元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期末仍有96.67亿元银行/券商理财产品未到期。这也导致了公司2025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超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出201.65亿元,但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达209.47亿元。
然而,公司一边将大额闲置资金用于理财炒股,另一边又要募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江苏国泰拟以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方式募集资金,发行的债券种类为可交换瑞泰新材A股股票的公司债券,发行总额不超过25亿元,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期末短期借款34.8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为0.8亿元,长期借款为5.07亿元。而期末货币资金余额达到125.7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江苏证监局对江苏国泰出具警示函,指出公司在2017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管理中存在一系列违规行为,其中包括超董事会审议额度使用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潇湘晨报投资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