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工笔到刻瓷 菏泽让一朵牡丹绽放45亿文创产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7:31:00    

当牡丹文化的种子遇上创意的甘霖,便在菏泽这片沃土上催生出多彩的文创之花。

3月28日,巨野县书画院里,墨香氤氲,一场以菏泽牡丹为主题的工笔画创作活动正在进行。现场只见画师们挥毫泼墨,用细腻的笔触,将牡丹的绰约风姿定格在宣纸之上。“当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备中国工笔牡丹画产业发展论坛。”巨野县书画院院长程军伟说。

据悉,2025菏泽牡丹节会总体实行“1+4+N”模式,其中“4”涵盖中国工笔牡丹画产业发展论坛等4个分论坛。程军伟透露:“今年的论坛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实现了创新与突破,不仅计划启动巨野工笔牡丹画潘鲁生创作奖评选,还将举办中国工笔画公益知识讲座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牡丹文化内涵。”

巨野工笔牡丹画,以菏泽牡丹为主要创作素材,在继承传统工笔技法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工艺,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画师笔下的牡丹,枝繁叶茂、花团锦簇,叶片层次分明,花叶错落有致,将牡丹的雍容华贵展现得淋漓尽致。多幅巨野工笔牡丹画作品,在国内外重要场合惊艳亮相,还被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永久收藏,让世界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菏泽市乃至山东省特色文化的亮丽名片。菏泽面向全球举办“花开盛世”牡丹系列奖评选活动,用中国工笔画的形式共绘5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国花之美,打开了世界人民了解牡丹、了解中国的“牡丹之窗”。

如今,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已成为年综合产值达45亿元的文创产业,其纯手绘工笔牡丹画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产品远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入选山东省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成为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

在菏泽市牡丹区鹁鸽堂村“曹州刻瓷”非遗工坊里,曹州刻瓷代表性传承人马宪荣正伏于案前创作,金石交错间,一朵牡丹花跃然于细腻如脂的白瓷之上。“这种刻瓷技艺讲究以刀代笔,以瓷为纸,再施以精湛的刀法,是一种结合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门艺术的传统手工艺,能够达到笔墨难以企及的艺术效果,其中牡丹刻瓷尤为俏销。”马宪荣说。

牡丹刻瓷讲求神形兼备,体现自然之美,一朵朵牡丹经过刀与瓷的撞击,极具金石之感,花瓣层次鲜明,给人以美丽、富贵之感。因此刻瓷牡丹常被外国友人“点名”作为纪念品。

“选蛋要挑表面光滑的鸵鸟蛋,雕刻时手腕需悬空0.5厘米……”在菏泽鲁西新区马岭岗镇曹州蛋雕艺术展厅内,市级非遗项目曹州蛋雕代表性传承人陆国强正指导学徒雕刻牡丹题材作品。他首创的“全镂空牡丹蛋雕”技法,让花瓣纹路在透光时清晰可见,《福寿绵长》等作品连续三届摘得牡丹节工艺金奖。

曹州蛋雕,是在硬壳类蛋壳上刻琢成画的一种民间传统技艺,以不同禽类的蛋壳为创作载体,雕刻技法多运用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于方寸之间,雕琢“万千世界”。为让蛋雕技艺“破圈”,陆国强将3D建模技术融入传统工艺,开发出牡丹主题文创产品,远销日韩及东南亚市场,蛋壳上的“永不凋零之花”成为菏泽文化新符号。

近年来,菏泽市充分发挥牡丹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牡丹文创产业,衍生出牡丹剪纸、牡丹刻瓷、牡丹丝绸、牡丹汉服等各类牡丹特色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彰显着菏泽这座城市文化魅力的同时,实现了从文化优势到产业优势的华丽转变,推动菏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赵念东 通讯员 陈新振)

  
相关文章
现金流ETF(159399)跌近0.8%,资金越跌越买,盘中迎大量资金申购 春天里的中国 湖南衡阳 桃花灼灼春满园 乡村振兴展新颜 中国童书作家薛涛作品研讨会在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举办 最新报告显示:亚冬会期间境外势力曾对我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实施攻击 中国航天“朋友圈”不断扩大 重庆文旅全球“圈粉” 外交部:“台独”挑衅一日不止,反“独”惩戒一刻不停 投资中国是赢得未来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