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为什么叫停止条件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8 09:54:23    

停止条件,也称为延缓条件或生效条件,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当事人约定的一种条件,只有当这个条件实现时,法律行为的效力才会发生。在条件实现之前,法律行为的效力处于停止状态,即权利人和义务人的权利和义务虽然已经确定,但还不能实际行使和履行。一旦条件成就,法律行为就开始生效,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随之发生法律效力。简而言之,停止条件的作用是延缓法律行为生效的时间。

例如,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如果双方约定“待卖方将房屋过户给买方后,买方才支付房款”,这里的“房屋过户给买方”就是一个停止条件。在过户完成之前,买方的付款义务并不生效;一旦过户完成,付款义务就开始生效。

需要注意的是,停止条件与解除条件是不同的概念。解除条件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后,因某种条件的实现而使已生效的法律行为终止。

  
相关文章
商务涉外法律服务全川行活动正式启动 45名!2025年招远市考选优秀毕业生 学习好榜样,多场景多主体促进家庭教育 法治阳光润心田 以案说法护成长|顶端法声 楼房多少层打桩 商住房的契税是多少 事实收养多久可以认定 小产权房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