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山,万亩古茶园的采摘早已拉开序幕。
身着布朗族、傣族传统服饰的茶农们背着竹篓,穿梭在古茶树间,灵巧的手指在嫩绿的芽尖上翻飞。这些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茶树,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正迸发出最鲜活的生机。
山上采茶忙,村中制茶香。在景迈村芒埂村民小组、芒景村布朗公主茶厂,茶农们将杀青后的茶叶摊晾在传统的竹席、簸箕上。一片片墨绿的叶芽还带着锅中的余温,在阳光下渐渐舒展。“今年气候条件特别好,雨水充沛但不过量,阳光充足,茶芽长得又肥又壮。”景迈人家茶叶合作社理事长仙贡说,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对茶产业的重视,多项措施落地落实,使得茶叶品质在逐年提升。
目前,景迈山世界文化遗产地万亩古茶林春茶已进入大面积开采期。据统计,景迈山世界文化遗产地现有茶园面积70220亩,古茶园面积28000亩,目前春茶开采面积超过68033亩,预计到4月底,春茶产量预计达1600吨,其中,古树茶预计产量400吨,生态茶预计产量1200吨。
随着春茶开采,景迈山也迎来了新一轮旅游高峰。为了让游客能沉浸式体验“茶生活”,感受茶文化,景迈山准备了制茶体验、普洱茶研学体验、茶园旅拍、茶会等活动,并在泼水节到来之际筹备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兼具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各色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文化得到传播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来源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 高玥 胡梅君)、澜沧县融媒体中心(罗宗强)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