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评论员 苏梓晴
近日,有网友反映,应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城管部门的要求,红底门头牌匾统一更换颜色,引发关注。据相关新闻报道,三河市城管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表示,按照市政府城市规划要求,除红色、蓝色、黑色的门头牌匾底色以外,其他颜色都可使用,并称“先行整改稍后会有相关文件”。
三河市的“红牌禁令”看似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当前城市管理中值得深思的问题。城市管理者的初衷或许是让市容更整洁,但门匾“统一颜色”真的是最优解吗?
首先,其审美统一化的治理模式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将红色列为“禁止色”缺乏充分解释,比如蜜雪冰城等连锁品牌的标准化视觉系统因此被迫调整,不仅增加商户经营成本,也可能削弱品牌辨识度。重庆洪崖洞的霓虹招牌,成都宽窄巷子的传统匾额都在证明,包容差异反而能塑造独特的城市气质。
其次,行政决策的随意性暴露治理短板。城管部门在未出示正式文件、缺乏补偿方案的情况下,仅凭口头通知就要求商户自费更换门头,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违背了行政程序正当性原则,还可能增加商户负担。商户的质疑合情合理,更换牌匾需要时间和开销,若有明确的城市规划需求,应给出合理的解释并征求商户的意见,下发通知给予合理的缓冲期。
顶端评论员认为,城市管理的目标应是提升整体环境,而非追求千篇一律的审美。市容整顿的终极目的应是提升市民幸福感。唯有将科学决策和人文关怀融入治理全过程,才能让城市真正成为多元共生的有机体。既要有整体规划,也要尊重个体差异。只有如此,才能让城市规划建设既有“面子”,更有 “里子”。
来源:顶端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