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公示名单揭晓,湖南省255节课例入围,其中中学化学课例10节。这些课例的作者中,5人系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近6年的毕业生,1人为该院国培计划培训班学员。这一成绩背后,是该院十余年来以“契合、协同、贯通、引领”为核心理念,深耕中学化学卓越教师培养体系的生动实践。
锚定需求:以“契合”校准育人航向
“牢记初心使命,契合社会需求。”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谭亮道出学院育人的核心理念。自2017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以来,该院始终将社会需求视为人才培养方向的指引航标。
为精准对接基础教育需求,学院广泛开展“四方调研”——通过访谈、座谈、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教育行政部门、用人单位、校友及家长的建议,系统追踪中学化学教师职业发展情况。基于调研数据,学院反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课程体系与基础教育改革同频共振。数据显示,社会各方对培养目标的认可度超98%。2022年,化学专业在湖南省化学师范专业中率先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成为省内示范标杆。
这一结果得益于该院深厚的办学底蕴。化学化工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38年国立师范学院理化系,80余年来,这里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等杰出人才,累计培养本科人才逾万名,为湖南省基础教育输送了大批中坚力量。
聚势赋能:以“协同”构建育人生态
近年来,湖南师范大学着力构建高校-地方政府-中学(U-G-S)三方协同育人机制,与湖南湘江新区、邵阳、益阳、郴州等地签订合作协议,在全省90余所中学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形成覆盖城乡的育人网络。
在具体实践中,该院邀请省市教科院专家、教育局代表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长郡中学等名校共建“双导师制”,由大学教师与中学名师共同指导师范生。值得一提的是,该院与中学实现了教师“双向互聘”——聘请邹海龙、苏建祥等中学名师走上大学讲台,同时选派李志强、徐满才等教授赴中学担任课程顾问。这种“跨学段融合”不仅夯实了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更提升了基础教育的教研水平。
终身学习:以“贯通”厚植成长沃土
从师范生到卓越教师,需要终身学习的韧劲。该院精心构建“职前职后贯通式培养”体系,为教师成长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职前培养划定“铸师魂、强师能”主线:通过已运行16年、累计340余期的思政品牌活动“快乐周末谈” 筑牢师德师风、涵养教育情怀;依托一流本科课程夯实专业基础;组织学生参与“微瑞杯”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重要赛事,2019年以来化学专业学生斩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20余项,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12项;推行科研反哺教学,近6年在教师指导下化学专业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级项目40余项。
职后培养则通过“国培/省培计划”实现。近6年该院累计培训中学教师3300余名,将培训学员微信群打造成中学教师终身学习的交流平台,参训教师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省基础教育精品课一等奖,主持省基础教育教改项目,发表高水平教研论文,成果令人瞩目,真正实现“培训一人,带动一校,辐射一域”。
以师育师:以“引领”激活教师潜能
2023年,湖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化学名师培养基地落户学院。该基地构建了“名师-卓越教师-骨干教师”三级培养体系,采取一人一方案的形式,明确了三位名师培养对象基地学习、工作室建设、课题研究、工作坊研修、教育帮扶等工作台账。
值得称道的是,基地创新“以师育师”模式——三位中学正高级教师,既是名师培养对象,又是“领航员”,他们带领29名卓越教师培养对象和360名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开展深度研修,通过课例研讨、名校访学、教法创新等实践,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同步提升。形成“培养一批、带动一片”的扩散效应。“入选化学名师培养对象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该院优秀校友、永州市一中副校长龙路云深有体会。
扎根三湘育栋梁 矢志不渝守初心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杨荣华表示,学院始终坚守“以本为本”的教育初心,持续推进“四个回归”,致力于将化学专业打造为中学化学卓越教师的摇篮。数据显示,该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居学校前列,200名公费师范生悉数扎根湖南县域中学,成为乡村振兴的教育生力军。
从“四方调研”掌握社会需求,到“三方协同”凝聚育人合力;从“两段贯通”打破成长壁垒,到“名师引领”激活教师潜能——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以四维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中学化学卓越教师培养的特色之路。正如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所期许的,这里正孕育着“数以万计教育家型教师”的星火,照亮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
潇湘晨报记者钟锦涵 通讯员胡思晗 董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