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体老师:以无声之躯,筑医学之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21:20:00    

“当我沉默着离开的时候,我的身躯将成为叩响真理之门的钥匙。”在医学教育的殿堂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沉默无言,却以自己的身体为教材,为无数学子搭建起通往医学知识殿堂的桥梁。他们就是“大体老师”——遗体捐献者。

清明时节,广州医科大学开展以“生命升华传医理,大爱无疆泽后人”为主题的遗体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致敬为医学奉献的“大体老师”。参加纪念活动的学生表示:“誓以毕生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让大体老师奉献的星光,永远辉映在人类医学发展的璀璨星河。”

黄埔区新龙镇福山村福山公墓博爱广场

“大体老师”能提高医学生影像判读正确率

“‘大体老师’这个称呼在医学界有着特殊意义,承载着无数捐献者的无私与大爱。”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王乐禹教授介绍,在医学教育中,大体老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是医学生认识和学习人体结构的引路者,也是医学生感知生命的领路人。

“大体老师”可以为医学生提供最真实的人体结构教材,让解剖知识从平面图谱转化为立体认知。尽管如今3D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日益发展,但大体老师仍是解剖学教育的“黄金标准”。医学生只有掌握了人体真实的形态结构,才能对人体器官组织的功能以及病理状态有更深入的理解。

有研究表明,接受实体解剖训练的学生在临床影像判读准确率上比纯虚拟教学组高出近30%。

王乐禹介绍,无论多逼真的模型还是和真实的人体组织是有差距的,特别是血管、神经这些稍微精细些且变异比较多的结构,在模型和真实人体上还是差距甚远,恰恰是这些精细的结构分布往往决定了临床上外科手术的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大体老师”在提升医生临床操作技能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仅去年就有30多项新型手术术式通过在真实人体组织上操作的方式完成安全性验证。很多特殊病例的遗体捐献,比如罕见先天畸形或复杂病变器官,为医学研究提供了珍贵样本,一些关于罕见病的突破性研究就源于此。

“大体老师”对生命的教育意义非凡

“第一次握手术刀时手在抖,但想到大体老师曾是一位母亲、一位教师,敬畏便化作了力量。”

“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在神经血管间探索时,我仿佛能听见他们未说完的故事。”

……

清明时节,广州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楼新增的留言墙上,有不少医学生写下了对大体老师的敬仰与感激。对于医学生而言,“大体老师”不仅是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工具,更是教育医学生尊重和敬畏生命的重要载体。通过触摸大体老师,医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体的功能和生病状态,为未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在捐献登记者去世后、解剖学实验教学之前、清明节、解剖日等时间点,医学院校都会组织师生参观遗体捐献办公室、人体科学馆,以及默哀、献花和宣誓等活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医学生参与纪念缅怀活动

王乐禹介绍,这些仪式不仅要表达对“大体老师”的尊重和感谢,更是对医学生的一种生命教育。数据显示,多次参与这些活动的毕业生在从医后,发生医疗纠纷率显著降低,问诊时主动解释治疗方案的比例达90%以上。

“我们更多地让学生认识到生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这是不可避免的过程。”王乐禹表示,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能帮助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生死,明白死亡是生命的必然结果,而医学的目的是尽力延长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她介绍,“大体老师”生前多为普通市民群众,但他们的捐献行为却实实在在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这种尊重和尊严,将成为医学生们未来行医过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医者仁心,平等尊重每个患者的意愿和尊严,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给予他们温暖和安慰。

文|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广医宣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秦小杰

  
相关文章
大体老师:以无声之躯,筑医学之基 沪嘉-嘉闵联络线跨S5立交主体结构基本完成 比亚迪申请排水装置专利,避免积水对车身部件造成腐蚀 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再添“国之重器”!山东大学打造一流零磁医学中心 手术室里与死神竞速的36小时 浙大邵逸夫医院:构建微创技术生态体系 做医学创新主力军【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浙江实践③】 重庆市举办公益安葬 倡导绿色生态殡葬风尚 创新街小学教育共同体:聚焦教学评一致性,共探课堂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