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龙澜大道,美团自动配送车顶部闪烁着激光雷达,在疾驰的车龙中智能规划路线;午后的阳台山森林公园,搭载防火预警系统的无人机,将AI巡检数据实时回传“数字孪生”平台控制中心;夜幕中的深圳北站,上万架次无人机编队表演“赛博烟花”带来璀璨奇观……作为全国首个无人机智慧空港示范点,深圳龙华区以低空经济+AI的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在这个万亿新赛道上留下探路者的“数字脚印”。
全国首个无人机智慧空港示范点落地深圳龙华。
无人机编队表演“赛博烟花”带来璀璨奇观。
从“战略支点”到“耐心产业”
近年来,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蓝图”加速迈向“产业实践”。春风吹来,低空经济接连迎来加速发展的积极信号。
今年全国两会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向锦武表示:“发展低空经济是国家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当低空经济被写入全国两会后的首份消费提振方案,“耐心产业”成为地方政府的战略关键词,深圳龙华区正以一场“AI+低空经济”的产融实验,诠释国家战略的落地逻辑。
在龙华区低空经济+AI高质量发展产融研讨会上,近百位政产学研代表共同探讨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3月25日,龙华区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低空经济+AI高质量发展产融研讨会,活动以“智启低空新纪元共绘湾区产业图”为主题,汇聚近百位政产学研代表,共同探讨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低空经济是一个需要长期培育的‘耐心经济’。”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董志毅的一句话,引发了广泛共鸣。
这一观点,透露出低空经济复杂的产业特性。董志毅认为,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要发展平台,以传统通航和新兴通航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从空域管理、飞行安全到设备研发、场景落地,每个环节都需政策、技术与生态的深度协同。“低空经济自带‘数字基因’,它与AI的结合,正在重塑产业生态。”他认为,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推动低空空域从“可通达”到“可计算”再到“可运营”的跃升,实现空域资源的有效供给和高效管理。
一名深耕无人机物流领域的企业代表也表示,AI技术的融入正让低空经济焕发新活力。“以我们正在研发的无人机配送系统为例,通过AI算法优化飞行路径,可实时规避障碍物并调整配送策略,运营效率提升40%以上。”
这种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是传统通航模式难以企及的,也是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2025年是低空经济从概念普及迈向实质发展的转折推进年。”董志毅强调,未来一年,低空经济将呈现几大发展态势——国家政策陆续推出、核心技术攻坚、审定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布局加速、场景商用常态化、人才需求旺盛、海外开拓风险规避。因此,行业既要为政策环境与产业基础的显著优化喝彩,也要坚定的决心与不懈的耐心继续深耕技术突破、安全治理与生态协同、场景应用。
从“单点突破”到“多维融合”
对于新兴产业而言,政策体系的完善是产业腾飞的关键。龙华区在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中,展现出强劲的政策引领力和实践行动力。
2023年,龙华区以“抢飞”姿态布局低空经济,在全市首发《深圳市龙华区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率先推出被称为“低空13条”的《深圳市龙华区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出企业落户奖励、技术攻关支持等13条真金白银的政策,对低空经济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初步构建起产业政策支撑体系。
去年,龙华区再次加码,发布《龙华区低空经济试验区2024年度建设方案》,明确提出了18条重点建设任务,并规划了首批27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高达21.6亿元,全面覆盖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场景应用开发、核心技术研发等关键领域,形成“政策引导+项目落地”的双重推进机制。
此外,通过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深圳—南航低空智联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引入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先进飞行器导航、控制与健康管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中小型无人机先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高安全系统的软件开发与验证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龙华区形成“产学研用”闭环生态,推动核心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
据了解,龙华区还打造了多元化低空应用示范体系,初步形成“1个通航机场+1个空铁联运示范点+N个公共服务起降点+X个企业商用起降设施”的低空基建网络,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空经济的“钢筋铁骨”,那么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便是其“智慧神经”。当AI为低空装上“智慧大脑”,曾经的天空疆界,正演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新维度。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龙华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龙华围绕“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发展战略,坚持把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企业培育、算力供给等有机结合,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在低空经济+AI高质量发展产融研讨会中,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卓力行重点分享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低空经济中的最新应用。他提到,“算力底座—低空经济数据产业及大模型平台能力—行业模型数智服务—多元化应用场景”的完整生态链,实现从单点技术突破到多主体协同创新的跃升,体现了AI技术对低空经济的深度赋能。
“技术创新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场景应用则是技术落地的关键。”卓力行表示,科大讯飞的大模型技术将在气象预测、农业、林业、应急、文旅、交通等多个领域实现应用,为低空经济的多样化发展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例如,利川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通过文旅大模型孵化出低空文旅场景,带动当地数字经济规模同比增长210%。
在龙华这片创新热土上,“AI+低空经济”的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城市新场景。比如,美团开通的无人机配送航线已覆盖龙华20多个社区,累计测试里程突破5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2圈,以“分钟级响应、厘米级精准”实现降本增效,为服务居民生活按下“加速键”。
城市治理也因此经历“立体升级”。龙华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率先打造“一键启动、全网覆盖、空地联动”的无人机应急体系,通过4000余个智能监测点与无人机编队联动,实现交通监测、应急救援、安防巡查等场景15分钟自动侦测全覆盖。
从物流“毛细血管”到城市“安全神经”“AI+低空经济”的融合创新,将空域资源从“自然存在”转化为可量化、可配置、可增值的“生产要素”,为城市注入立体发展的新动能。
美团自动配送车正在深圳龙华做道路测试。
龙华区低空应用场景持续升维扩容成效显著。
从“创新标杆”到“全球领飞”
低空经济不仅是龙华创新驱动的试验场,更是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站在万亿级产业赛道的风口,龙华区正以“全球视野、湾区标杆”的战略定位,加速推动低空经济从区域创新标杆向全球领飞迈进。
通过构建“技术攻关+场景应用+生态培育”的全链条体系,龙华区已初步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效应。今年年初,深圳—南航低空智联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与民航深圳空中交通管理站、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空域资源分类、无人飞行器冲突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低空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应用和生态建设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
这场产业突围战中,金融与人才支撑成为关键力量。研讨会现场,中国建设银行龙华支行、中国农业银行龙华支行等金融机构与低空经济企业达成产融对接,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同时,龙华区国际人才产业交流空间正式揭牌,将开展科创沙龙、资本对接、政策发布等活动。
活动主办方深圳润维产业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孟苏卿表示:“龙华区低空经济的生态化布局展现了前瞻性战略眼光。作为产业咨询机构,我们观察到其成功关键在于‘三链融合’——创新链锚定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推动场景商业化落地,服务链通过金融与人才政策形成闭环支撑。”
孟苏卿提到,无人机配送等示范项目只是起点,未来医疗急救、城市空中交通等高价值场景将释放更大潜力。建议设立场景创新“揭榜挂帅”机制,吸引全球解决方案提供商入驻龙华测试场,形成场景创新的“亚马逊雨林”效应。
龙华区低空协会联席会长、理事长田磊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深圳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协会,该协会致力于数据积累、应用场景搭建以及产业植入,期望通过整合政府、研发、制造和运营等多方面资源,为龙华区低空经济的全面起飞贡献力量。
“通过产融结合、人才汇聚,龙华区正在打造一个低空经济产业的‘生态圈’。我们不仅在铺设产业发展的高速公路,更在搭建通向全球市场的立交桥。”田磊表示,这种生态优势将成为龙华区从“创新标杆”迈向“全球领飞”的核心竞争力。
“2025年,将重点推进低空经济集群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则建设,建成低空运营管理创新中心,联合建设无人机适航验证基地,高标准打造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龙华区相关负责人强调,在场景落地方面,将聚焦无人机配送、无人车智能末端配送等无人系统示范试点,积极推广全域测试落地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龙华方案”。
从政策扶持到场景应用,从技术创新到生态构建,龙华在这些关键领域不仅扮演着“先行者”角色,更展现出成为“领跑者”的雄心。以“AI+低空经济”为双翼,龙华正向着全球空天经济网络的枢纽节点振翅腾飞。(龙飘飘/文 图片由龙华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