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彭璐)近日,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一科肖辉主任医师团队成功为一名来自湖南益阳的12岁女孩实施了腹部巨大肿块——卵黄囊瘤手术。据悉,该患者是在偶发的一次意外受伤后被诊断出患有罕见的恶性肿瘤,突显了卵黄囊瘤的隐匿性以及其早期症状不易察觉等特点,为青少年的健康管理敲响了警钟。
一次意外受伤,揭开隐藏的巨大肿瘤
患者小敏(化名),今年12岁,是益阳市某初中一年级学生。2025年2月19日,她在学校走廊玩耍时不慎被同学撞倒,导致上半身受到较大冲击。因为担心是否受到内伤,小敏在当地医院做了胸部B超,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异常。然而,事后小敏开始经常出现腹部隐隐作痛,并伴随腹部隆起,内向的小敏以为是“长胖了”,也并未向家长倾诉。直到3月20日,小敏的腹部疼痛难忍,甚至伴随恶心等症状,小敏父亲立马送她前往益阳市级医院检查,结果彩超显示腹腔内有巨大肿块,需进一步确诊。
随后的CT检查提示,小敏盆腹腔内存居然在一个西瓜般大的肿块,体积约为29×19×12厘米,已压迫肠道、下腔静脉,甚至导致心包积液,影响心脏功能。医生推测,该肿瘤可能原本可能只有现有肿块的四分之一,但因受到外力冲击导致充血,短期内迅速增大。
病情危急,紧急手术保住生育功能
3月21日,小敏被紧急转送至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一科,并于3月24日进行急诊剖腹探查手术。术前小敏病情危急,出现高热、贫血、双下肢浮肿、凝血功能异常等症状,甚至有肿瘤破裂、继发感染及心功能受损的风险。该院立即启动MDT多学科会诊,并制定紧急手术方案。
在该院妇瘤一科主任医师肖辉、副主任医师唐真姿的带领下,手术团队实施了单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右侧卵巢巨大肿块)、回肠部分切除术、回肠吻合术、大网膜部分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及盆底腹膜结节切除术。术中发现,盆腹腔巨大肿块大小约30×20×20厘米,与横结肠及部分小肠紧密粘连,部分区域已破裂出血,手术过程中患者因术前贫血及术中失血共输注A型浓缩红细胞、血浆及冷沉淀。幸运的是,小敏的手术非常顺利,考虑到孩子未成年,医生阿姨们特地为小敏保留了生育功能,且双侧卵巢和子宫都保留完好。术后快速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卵黄囊瘤,随后小敏被转入重症医学科加强监护,目前情况稳定,预计术后还需接受大约4个疗程的化疗,经过系统治疗,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90%。
专家提醒:合理饮食、定期体检是关键
卵黄囊瘤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特别是10岁左右的女孩。该病生长迅速,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因腹部隆起或压迫症状才被发现。患儿可能表现为腹部异常增大、隐隐腹痛或持续性腹痛,严重时影响日常活动。此外,肿瘤的增长可能压迫消化道或泌尿系统,引发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排尿异常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因肿瘤快速生长导致营养消耗过快,出现贫血、脸色苍白、乏力等表现。
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一科主任医师肖辉提醒,青少年的健康管理不容忽视,尤其是饮食结构与肿瘤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系。小敏日常偏好高热量食物,如方便面、汉堡、炸鸡等,且不爱吃蔬菜,长期不均衡的饮食可能影响身体代谢。此外,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日常身体变化,如腹部增大、经期异常、消化不良等情况,及时就医检查。
对于青少年,肖辉建议做到以下几点,防范此类疾病发生。
1.健康饮食,避免过多高油高脂食物,均衡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2.定期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尤其是腹部B超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隐匿性病变。
3.关注身体信号,孩子若出现长期腹痛、腹部隆起、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早就医,不可大意。
4.加强体育锻炼,适量运动可提高免疫力,降低部分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
此外,肖辉还提醒广大父母,意外伤害可能成为健康隐患的“放大镜”。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科学管理生活方式,是守护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