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发生以“共享屏幕”为核心手段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骗子通过诱导受害人开启手机或电脑屏幕共享功能,远程获取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等敏感数据,实施精准诈骗。锡盟公安部门发布紧急预警,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警惕,坚决防范此类新型诈骗!
典型案例
案例一:2025年4月9日,锡盟辖区居民王先生,接到陌生电话称其在拼多多点过一个保单,从明天开始扣款,王先生咨询对方如何取消该服务,对方要求先下载一个“云会议”APP,并打开全部权限,然后再打开建设银行APP,在APP的客服搜索栏中搜索“支付”选项,点击"支付管理",关闭自动扣款服务,这时王先生手机突然黑屏,王先生意识不对,就强行将手机关机,再开机后发现手机银行内30万元资金不知去向,随即报案。
案例二:2025年4月9日,锡盟辖区个体经营者施先生,接到冒充抖音客服的电话,对方以"关闭月付功能避免每月扣费900元"为由,并诱导其下载涉诈软件"腾讯会议"加入指定会议号,随后登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APP时手机黑屏,其间诈骗分子远程操控其账户并进行人脸识别,分三笔向嫌疑人转账,手机恢复后施某察觉异常并报警,被骗共计12万元。
案例三:近日,锡盟辖区居民X某接到自称中国人保的客服电话,对方称X某在拼某多上开通了一份名为“百万人保”的保险,现在到期续保,如不取消将扣除3000元保险费,X某表示要解保。随即对方发给受害人一个链接告知其进入后选择人工客服,人工客服要求X某下载“云办公”APP,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同时让其开通云支付,接着受害人就在所谓客服的引导下一步步操作,并将收到的验证码发送给对方,此时X某发现自己银行卡内被划走6000元,惊觉被骗后立即选择报警。
诈骗手法揭秘:“共享屏幕”为何是“致命陷阱”?
1. 冒充权威身份,制造恐慌
骗子通常伪装成“公检法”“银行客服”“电商平台工作人员”等,声称受害人“涉嫌洗钱”“账户异常”“快递丢失需理赔”等,要求配合“安全调查”或“退款操作”,逐步诱导下载会议软件(如腾讯会议、云会议、Zoom、钉钉等)并开启屏幕共享。
2. 远程监控操作,窃取关键信息
一旦开启屏幕共享,骗子可实时看到受害人手机、电脑界面,包括银行卡余额、登录密码、短信验证码等。即使受害人未主动提供密码,骗子也能通过屏幕监控截取动态验证码,绕过支付验证完成转账。
3. 话术层层递进,实施心理控制
骗子会以“案件保密”“限时处理”“影响征信”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远离他人、关闭通话录音,甚至指导其在ATM机、手机银行进行操作,全程远程操控直至资金转移。
三类高发“共享屏幕”诈骗场景,请务必警惕!
1. “公检法”安全清查诈骗
▶ 典型话术:“你名下银行卡涉嫌非法洗钱,现在需要通过屏幕共享配合资金清查,否则立即冻结账户!”
▶ 警惕点: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办案,更不会要求“屏幕共享”“转账到安全账户”。
2. “客服退款/理赔”诈骗
▶ 典型话术:“您购买的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款,请打开屏幕共享,我指导您操作。”
▶ 警惕点:正规平台退款无需屏幕共享,更不会要求提供银行卡密码、验证码。
3. “贷款/征信修复”诈骗
▶ 典型话术:“您的贷款申请被拒是因为征信问题,需屏幕共享查看流水,我帮您修复征信。”
▶ 警惕点:征信记录由央行统一管理,任何机构无法通过“屏幕共享”修改,贷款审批无需提供个人隐私信息。
“三步止损法”+“五不原则”,守护资金安全!
立即做到“三步止损”:
1. 马上关闭屏幕共享:发现异常后,第一时间退出会议软件,结束共享。
2. 冻结账户/挂失卡片:登录银行APP或拨打客服电话,对银行卡进行冻结或挂失。
3. 保留证据并报警: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拨打110或全国反诈专线96110报案。
牢记“五不原则”,从源头防范:
1.不轻易添加陌生好友:对自称“公检法”“客服”的陌生电话、短信,保持高度警惕。
2.不下载陌生软件:拒绝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下载会议类APP,如需使用请通过官方渠道下载。
3.不开启屏幕共享:任何情况下,对“屏幕共享”“远程协助”等要求说“不”。
4.不泄露验证码/密码:银行、支付平台的验证码是最后一道防线,打死也不说!
5.不相信“安全账户”:公检法机关没有“安全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指导转账。
警方提醒:技术诈骗不可怕,识破套路是关键!
共享屏幕功能本是办公便利工具,却被骗子恶意利用。请广大群众务必牢记:涉及“钱、卡、证”的操作,一定要当面核实或通过官方渠道确认,切勿在陌生人引导下开启屏幕共享!
如遇疑似诈骗,请立即拨打110或96110咨询举报,公安机关将24小时为您保驾护航!
来源:平安锡盟、西乌珠穆沁旗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