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双首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案例落地北京 金融服务民生开启新路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20:03:00    

北京市通州区及昌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近日同时首次完成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项目,北京金融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衍生4月8日表示,两项“首单”案例的创新实践,标志着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再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不动产信托业务不断发展,信托财产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该项业务长期面临不动产仅能登记在信托公司名下,不能与信托公司自有财产相区分的问题,难以真正实现信托风险隔离的功能,影响信托行业充分发挥服务民生作用。”朱衍生称。

2024年12月,北京金融监管局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下称《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以专项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不动产信托财产的登记路径和办理流程,实现了可将不动产登记为信托财产的效果,解决了潜在的权属纠纷,保护了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业务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

《通知》印发后,北京金融监管局加力促进实践案例落地。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合力解决问题。同时,鼓励辖内信托公司先行先试,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加紧推动首单案例落地。北京市各区政府迅速响应、积极配合。

2025年4月2日,北京辖内国投泰康信托和外贸信托分别在通州区和昌平区的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了首次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实现了全市“零的突破”。其中,国投泰康信托为北京市一位老人及其自闭症子女设立不动产信托,帮助老人实现 “生前养老照护”与“身后守护子女”的目的,促进信托成为亲情与责任的载体;外贸信托为北京市一位中年市民专业化定制不动产信托,将物流仓储设施登记为信托财产,根据其意愿将信托收入的50%定向用于慈善捐赠,构建了新时代“不动产+慈善+养老+传承”四位一体的信托服务模式。

据介绍,两家公司聚焦特殊需求服务和慈善传承项目,通过风险隔离及简化交易流程,有效回应社会需求,实现不动产信托从“高净值专属工具”向“普惠型财富管理载体”转型,为行业解决长期存在的财产确权难题提供“首都样本”。

北京金融监管局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政策支持与业务指导,鼓励辖内信托公司积极参与不动产信托,拓展业务场景,优化业务模式,充分发挥服务信托制度优势和社会价值,在养老金融、财富传承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文章
今天还有大风,气温大幅下降,出行请注意! 北京多家市属公园今天中午12点恢复开放 13时30分|天安门广场目前阵风7级,未来3小时预计阵风8级左右 各地各部门积极应对极端大风天气 确保城市日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群众出行安全 北京老人长途骑行遇险 黄骅“路政蓝”暖心救助获赞 净利同比下降255%:房地产行业整体需求疲软,信达地产营收净利遭遇“双杀” 北京这些博物馆、景区临时关闭!一文梳理 用友网络高级副总裁杜宇:AI已成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