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20余年坚守基层茶叶农技推广 农业科技特派员见证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3:16:00    

站在潮州市饶平县坪溪观茶亭上眺望,翠绿的茶树与飞流的瀑布交相呼应,阵阵茶香飘来,沁人心脾。

茶园里,采茶工娴熟地采摘着春茶,青山绿水间一片繁忙景象。清明前采摘的明前春茶,常被认为是一年中品质最佳的茶叶。因此,从三月到清明这段时间是一年中茶农最为忙的时候。

除了从事茶产业的农户,在这里还常常会见到一个高挑的身影,他就是广东省农业科技特派员优秀代表、饶平县农业科学技术中心负责人林伟秋。1997年从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毕业后,林伟秋回到饶平开展基层茶叶农技推广工作,这一干就是20多年。

林伟秋(右)在建饶镇白花洋村进行茶叶生产技术指导。资料图片

用科技力量为茶农排忧解难

茶叶是饶平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浮滨镇是广东省茶叶专业镇,岭头村是国家茶叶良种岭头单丛的原产地,“岭头单丛茶”早在2013年就被农业部正式批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林伟秋记得,刚回到饶平时,当地单丛茶遇到诸多发展困境,如茶农生产管理不科学,重产量轻品质,品质低下;化肥农药使用率高,茶叶存在安全质量问题;单丛茶销路差、卖价低。“那时候,乡村交通条件差、食宿条件差、待遇低,发展单丛茶困难重重。”林伟秋回忆道。

林伟秋认为,要提升单丛茶的竞争力,必须提高品质,提高专业茶农的种植水平,最根本的还需转变茶农的种植观念。

为此,他结合自身所学,因地制宜自编《饶平县茶树防寒抗冻保护技术措施》《饶平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单丛茶品种特点和审评技术》等“干货”培训教材,并将这些农业实用技术资料编印,下发到当地农户及茶叶生产企业,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与此同时,林伟秋还深知,茶业发展不能仅靠理论知识,更要与实践相结合。他经常下到茶园,实地讲解,帮助茶农解决种植过程中的难题。

茶园遭受“倒春寒”,林伟秋第一时间深入茶园指导,指定健全的复产技术措施,助力茶农采取科学措施防灾抗灾、及时止损复产;在茶叶患茶云纹叶枯病、茶树“毛发病”等罕见病害时,他调查病情、给予指导,解决病害以减少茶农损失,保障茶叶品质……

在饶平的各地茶园里,林伟秋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手把手帮助茶农解决问题,用科技的力量为农民排忧解难。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林伟秋参与举办了茶叶技术培训班100多场次,培训10000多人次,开展科普讲座30多场次,印发科技资料20000多份,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360多次,接受群众技术咨询近8000多人次。

“让世界茶客看见饶平单丛”

这两年,林伟秋把重心放在了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用科技手段精准对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聚焦的还是茶产业的发展。

饶平县建饶镇白花洋村是“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自对接以来,林伟秋带领中心的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干部、茶农,了解白花洋村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态势,提出建议。

多次与茶农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难题后,林伟秋手把手指导农户开展茶园科学管理和加工技术。不仅解决了茶农在传统茶园管理与加工中的诸多难题,还显著提高了茶叶的品质,提升了茶农的茶叶管理、加工技术。

村民邱大哥受益颇多。“以前不懂技术,浪费了很多茶叶资源,尤其在施肥用药方面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专家来指导,不仅节约了成本,还能提高茶叶收益,又提高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真是太好了。”他感慨道。

在产业的带动下,白花洋村在开拓发展空间、改善乡村环境、盘活红色资源上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乡村运营新模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好去处,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为打造绿色健康茶叶,推动富硒单丛茶产业健康发展,林伟秋带领茶农开展绿色种植,推广国家良种“岭头单丛”,累计推广面积达20万亩,新增销售额约2.5亿元。

如今,整个饶平单丛茶园已具规模,茶农的种植技术也较成熟。“我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饶平单丛茶品牌,让世界茶客看见饶平单丛。”林伟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在岭南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越来越多像林伟秋一样的农业科技特派员们正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撰文:黄进

【作者】 黄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技术+生态”释放乘数效应,推动出行产业升级 20余年坚守基层茶叶农技推广 农业科技特派员见证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 浙大邵逸夫医院:构建微创技术生态体系 做医学创新主力军【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浙江实践③】 AI赋能生产,中山TCL空调平均每8秒下线一台空调 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工银安盛人寿荣获金融科技创新奖 广安前锋区乡村振兴“多点开花” AI热潮与互联网泡沫——跨越25年的对比与启示 伟星·星瓒颂锦府,伟星首入杭州高端作品大美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