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保护主义有哪些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9:13:49    

保护主义是指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限制国际贸易和经济交往,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护主义措施:

关税壁垒:

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来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从而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

非关税壁垒:

包括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技术性贸易壁垒(如标准、规格等)、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等,用以限制外国商品的自由进口。

补贴:

政府向本国企业提供财政补贴,以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贸易救济措施:

包括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等,用以保护本国企业免受外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损害。

技术性贸易壁垒:

通过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规格和认证要求,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进口替代:

通过发展本国产业,替代进口商品,减少对外国商品的依赖。

政府采购政策:

政府优先采购本国产品,以支持本国产业。

资本控制:

限制外国资本流入和流出,保护本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地域性保护:

地方政府通过设置贸易壁垒、提高关税等手段限制外地产品和企业进入本地市场,以保护本地企业和产业的利益。

行政垄断:

政府通过行政手段限制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之间的竞争,以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

这些措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达到保护本国利益的目的。然而,保护主义政策也可能引发贸易战、报复性措施以及其他国家的反制,从而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相关文章
授信余额突破200亿元,开封力促小微融资协调机制显成效 倒计时半天!第137届广交会明早开幕,多图直击现场布展 社旗农商银行获评社旗县年度纳税贡献突出企业 “纸黄金”释放关税红利 企业乘势加速“出海” 江华:盘活知识产权 让“知产”变“资产” 专访丨东盟致力于深化对华合作 倡导多边主义应对共同挑战——访东盟秘书长高金洪 关税大棒砸来,看我国外贸企业如何闯关突围 各地因地制宜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